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2年3月20日,在貴陽市遵義路口,一位出租車駕駛員正在與女乘客吵架。(彭年/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炎熱的天氣不僅影響人們的日常活動,也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心境。在高溫天氣里,不少人覺得自己變得煩躁易怒,遇到點小事就會與人發生爭吵,其實這可能是人們出現了“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那么,什么是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呢?人們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感障礙?又該如何預防呢?
據北方網報道,“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俗稱“情緒中暑”,主要表現有:情緒煩躁,常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別人發火,而自己則覺得心煩意亂;心情低落,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了,對生活缺乏熱情,尤其在下午和晚上嚴重;行為偏執,常會固執地重復一些生活動作。在高溫天氣下,人體感覺不舒服,心煩氣躁,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人的情感障礙發生率明顯上升。
夏天人們的情緒易“中暑”,主要與人們自身的心理防御系統有關。《健康時報》解釋,正如人的身體有免疫系統,來保護機體不受損害,幫助機體消滅外來的細菌、病毒以及避免發生疾病。人的心理也有類似的防御系統,稱為“刺激管理系統”,它的作用是卸載、過濾掉對內心平衡產生過度沖擊的內部和外部的刺激。
《健康時報》進一步指出,在夏季,尤其長時間在悶熱無風的環境里,人們的身體會不停地出汗、軀干和四肢會不斷產生燥熱、憋悶的感覺。如果這種狀態得不到解除,內心就會喚起持續的緊張感。為了減輕這些刺激對內心平衡的沖擊,刺激管理系統就要持續地工作,以致沒有休息的時間。所以越是長時間呆在悶熱的環境里,人們的刺激管理系統越容易失效、失能。
對于夏季人們出現的情緒障礙,余姚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神障礙科的吳旭東醫生在接受《錢江晚報》采訪時給出了三點調節建議:
一是要學會情緒表達和發泄,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找朋友和親人談談心,聊聊天,當負面情緒積累較多時,要學會釋放自己,可以唱唱歌、跑跑步發泄一下;
二是要做到物理降溫,白天盡量少出門,室內保持通風,補充足夠的水分,多吃清火的食物,可以喝喝菊花茶等;
三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好,會嚴重影響第二天的身心狀態,中午有條件一定要午睡一會兒,夏季尤其重要。最后,吳旭東也提醒,如果情緒在自我疏導后一直沒有好轉,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裴迎儒)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