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灰霉病
灰霉病是各種果菜上最常見和廣泛發生的病害,在所有采后發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損失最嚴重。主要是因為它有在-0.5℃低溫下生長的能力、葡萄對灰霉菌的抵抗力較弱。感病后漿果產生大片的白色菌絲,在潮濕的條件下,灰霉病從一個漿果迅速擴展,從而造成大量健康葡萄染病。
防治措施:在花序伸出至落花后,連續噴灑2~3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發病初期每畝每次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33~50克噴霧,間隔7~10天,噴藥1~2次。
2.根霉腐爛病
根霉腐爛病多發生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是葡萄貯藏期主要的一種病害。受侵染的果實開始變軟,沒有彈性,繼而果肉組織被破壞,果汁從果實中流出來。在常溫常濕條件下,病害發展到中后期,在爛果表面長出粗的白色菌絲體和細小的黑色點狀物。在冷庫中,菌絲體生長受抑制,孢子囊呈致密的灰色或黑色團,緊緊附著在果實表面。
防治措施:控制貯運環境溫度(3℃以下)和氣體成分(O25%,CO25%以下),最大限度減少果實機械傷,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技術措施。
3.枝孢霉腐爛病
受侵染的葡萄果實,果皮下具有分界明顯的黑色腐爛病斑,擴散很慢,侵入的深度較淺,相對較堅硬、較干。受害組織堅固地與果皮連在一起。雖然黑色病斑可在冷藏中緩慢發展,但在果實置于室溫之前,病果上的病癥通常不明顯。
防治方法:枝孢霉腐爛病主要發生于冷藏時間較長的果實,也可在正常貯藏溫度下發生,其侵染和發病的溫度范圍為4~30℃。可采取控制貯運中的溫度(-1.0℃)、應用氣調或簡易氣調貯藏,并用硫制劑保鮮片防腐。
4.青霉病
葡萄果實受害后,組織稍帶褐色,逐漸變軟腐爛,果梗和果實表面常長出一層相當厚的霉層。霉層開始出現時呈白色,較稀薄,當其大量形成時,霉層變為青綠色,較厚實。受害果實均有霉敗的氣味。葡萄在采收前有時會感染此病,但主要是侵染貯藏和運輸中的果實。果實染病后,感病組織覆蓋青綠色霉層。果粒染病后,其組織有霉味,并蔓延深層果肉組織。采收后要迅速預冷,低溫貯藏及盡量減少機械傷有助于控制此病。另外,在貯藏或運輸前及貯藏和運輸期間用重亞硫酸鹽處理,可將危害控制在較小范圍。
防治措施:
1.消滅病原。在病殘體上越冬的菌核是主要的初侵染源,結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徹底清園和搞好越冬休眠期防治;春季發病后,于清晨趁露水未干,仔細摘除和撿拾、銷毀病花穗,以減少再侵染菌源。
2.加強果園管理。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防止枝梢徒長,抑制營養生長,對過旺的枝蔓適當修剪或噴生長抑制素,保持果園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等,均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3.藥劑防治。以花前為主,花前7天噴一次,臨近花期時再噴一次,花后再噴一次,以后每10天左右噴一次,即可控制發病。優良藥劑有: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農利靈可提性粉劑500~600倍液等。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