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初期病斑圓形、淡褐色,擴大后呈褐色或深褐色。病斑表面稍下陷,表面長出按同心輪紋排列的小黑點,空氣潮濕時,溢出粉紅色黏液。病果肉有苦味。發病晚時,病斑為深紅色小斑,中心有一暗褐色小點,可致果爛、脫落或干縮為僵果掛在樹上。
1.鏟除病源。冬季結合修剪,把病菌的越冬場所,如干枯枝、病蟲為害破傷枝及僵果等剪除,并燒毀。再在梨樹發芽前噴二氯萘醌50倍液或5%~10%重柴油乳劑、五氧酚鈉150倍液。
2.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強樹勢,雨季及時排水,合理修剪,及時中耕除草。
3.藥劑防治。北方發病嚴重的地區,從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每15天左右噴一次藥,直到采收前20天止,連續噴4~5次。雨水多的年份,噴藥間隔期縮短些,并適當增加次數。藥劑可用200倍石灰過量或波爾多液或50%敵菌靈500~6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