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9月23日,選手在山東省煙臺市B5電競館參加首屆《絕地求生大逃殺》電子競技大賽。(唐克/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英文簡稱為ICD-11),其中,游戲障礙被添加到了成癮性疾患的章節,這讓有的家長憂心忡忡,“孩子不就是愛玩游戲嗎?怎么就成病人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游戲障礙?如何避免讓孩子患上游戲障礙呢?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游戲障礙指一種游戲(數碼游戲或視頻游戲)行為模式,其特點是對玩游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戲中,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于游戲,即使出現負面后果,玩游戲的行為仍然繼續。從這個意義上說,游戲障礙、游戲成癮等概念,其實是同一種現象。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二科主任牛雅娟指出,“愛玩游戲和游戲成癮并不是一回事。對于普通游戲愛好者來說,是他們控制著游戲,而對于游戲成癮者來說,他們是被游戲控制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游戲障礙呢?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游戲障礙具有以下特征:無法控制想玩游戲的沖動,與日常生活相比更重視游戲,即使出現健康受損等問題仍然繼續玩游戲。如果這些情況給玩家的家庭、社會、學業及工作造成嚴重障礙,且至少持續12個月,則該玩家可以診斷為患有游戲障礙。同時,據《工人日報》報道,游戲障礙與其它類型的行為成癮相似,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神經精神癥狀,比如獎賞尋求、執行功能下降、風險決策能力受損、沖動性增高等。

游戲障礙危害較大,據《健康報》報道,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副書記趙敏指出,過度游戲行為會給個體帶來明顯的健康或社會職能損傷,比如體質減弱、焦慮、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人格異化、社交恐懼癥以及物質依賴等,甚至會讓個體出現違法犯罪行為。

那么,如何避免讓孩子患上游戲障礙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況利在接受《重慶晨報》采訪時指出,在臨床中,游戲成癮的孩子往往有一些共性,這些孩子除了游戲之外,找不到其它方式來舒緩壓力、減輕痛苦。家長應在孩子小的時候,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除了學習,孩子們還要有適宜的鍛煉、正常的睡眠、人際交往等,要讓孩子知道生活是方方面面的。

此外,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主任盤圣明在接受浙江在線采訪時表示,目前,臨床上多采取家庭干預、藥物治療和物理結合的方式對網癮少年進行綜合治療,“但關鍵還是家長的陪伴。要讓孩子發現生活中更美好、更有意義的東西。”(田佳敏)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游戲也能玩成“病” 怎樣避免孩子患上游戲障礙?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