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為害谷子的螻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華北螻蛄,一種是非洲螻蛄。華北螻蛄體型較大,長約40毫米;非洲螻蛄體型較小,長約30毫米。

為害特點

螻蛄通常棲息于地下,夜間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動。潛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與土壤分離,因失水而枯死。螻蛄食性復雜,危害谷物、蔬菜及樹苗。螻蛄喜食剛發芽的種子,植物的根部,危害幼苗,不但能將地下嫩苗根莖取食成絲絲縷縷狀,還能在苗床土表下開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脫離土壤,失水枯死。螻蛄的發生與環境有密切關系,常棲息于平原、輕鹽堿地以及下濕地,特別是沙壤土和多腐殖質的地區。

防治要點

(1)施用廄肥、堆肥等有機肥科要充分腐熟,可減少螻蛄的產卵。

(2)燈光誘殺成蟲。特別在悶熱天氣、雨前的夜晚更有效。可在19: 00~22: 00 時點燈誘殺。

(3)鮮馬糞或鮮草誘殺。在苗床的步道上每隔20米左右挖一小土坑,將馬糞、鮮草放入坑內,翌日清晨捕殺,或施藥毒殺。

(4)毒餌誘殺。用40.7%樂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拌入50千克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餌料(麥麩、米糠等)中作毒餌,傍晚集中撒于幼苗行間。

(5)施地藥。結合施底肥每畝施3%辛硫磷顆粒劑1.5~2.5千克,或5%毒死蜱顆粒劑2~3千克,然后耕翻混入耕層。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原向陽


[原創]谷子地螻蛄的危害與防治

圖文簡介

北方為害谷子的螻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華北螻蛄,一種是非洲螻蛄。華北螻蛄體型較大,長約40毫米;非洲螻蛄體型較小,長約3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