蠐螬是金龜甲幼蟲的通稱,俗名白土蠶、核桃蟲。成蟲通稱為金龜甲或金龜子。按其食性可分為植食性、資食性、腐食性三類。其中,植食性蠐螬食性廣泛,危害多種農作物、經濟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剛播種的種子、根、塊莖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蟲,危害很大。蠐螬體肥大,體型彎曲呈C形,多為白色,少數為黃白色。頭部褐色,上顎顯著,腹部腫脹。體壁較柔軟多皺,體表疏生細毛。頭大而圓,多為黃褐色,生有左右對稱的剛毛,剛毛數量的多少常為分種的特征。
蠐螬種類多。在同一地區同一地塊。常為幾種蠐螬混合發生,世代重疊。發生和危害時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蟲情的基礎上。根據蠐螬和成蟲種類、密度、作物播種方式等。因地因時采取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做好預測預報工作。調查和掌握成蟲發生盛期,采取指施及時防治。
(2)農業防治。實行水、早輪作;在生長期間適時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精耕細作。及時鎮壓土壤,清除田同雜草;大面積春、秋耕,并跟犁拾蟲等。發生嚴重的地區,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蟲翻到地表使其風干、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防效明顯;同時,應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機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蟲來產卵。
(3)藥劑處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用40%毒死蜱乳油150~200毫升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200克加水10倍噴于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將該毒土撒于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用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顆粒劑每畝2.5~3千克隨農家肥一起施入土壤。
(4)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或用40%毒死蜱乳油與水和種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種。
(5)毒餌誘殺。每畝地用35%辛硫磷膠囊劑100~150克拌谷子等餌料5千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辛硫磷乳油100~150克拌餌料3~4千克,撒于種溝中,也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6)物理方法。有條件地區,可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蠐螬的發生數量。
(7)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原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