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配合飼料和使用配合飼料時,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應引起注意。
1.應考慮飼料配方的科學性和營養性。根據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含量、畜禽等不同動物的營養需要及飼養標準,在滿足動物對能量需要的基礎上確定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需要。在配合飼料中能量與蛋白質、能量與氨基酸的比例要適宜。注意調整飼料中鈣、磷的比例、青粗飼料的比例、原料中粗纖維的含量及有毒物的限量等。
2.注意配合飼料原料的選用。應立足于本地的飼料資源,因地制宜,盡量選擇那些營養豐富、價格低廉、適口性好、易消化、來源產泛的飼料原料。注意飼料原料品種多樣化,各種營養成分之間的協同或拮抗作用。
3.適當調整飼料的營養水平。根據畜禽等動物的體況、季節、氣候、應激等方面的情況,在原有標準基礎上,適當調整飼料的營養水平、尤其是敏感成分如氨基酸、維生素等,要保證安全系數在一定的范圍內、 以滿足動物對不同條件的需要。
4.配合飼料的體積應適宜。因為配合飼料的容積過大,畜禽等動物難以食完,則保證不了營養需要,相反若飼料容積過小,畜、禽等動物缺乏飽腹感,同樣發揮不了其最佳的生產效果。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使役畜、公畜、家禽(尤其是肉禽)的配合飼料具有體積小、濃度高的特點,而反芻動物、豬等在滿足其營養需要的基礎上,配合飼料的體積要相對較大,使其有飽腹感。一般以干物質的數量作為衡量飼料容積的指標。按100千克體重計算各種家畜每日需要的干物質量,豬2.5~4.5千克、奶牛2.5~3.5千克。
5.保證原料質量。配合飼料的原料要選用新鮮、無發霉變質的飼料,質地良好,未受農藥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和混雜。對一些本身固有的含毒飼料應注意控制其用量,以限制在畜禽等動物能耐受的范圍內,同時不能響畜產品的衛生指標。配合飼料中的水分不得超過14%,以防發霉變質。其中不能有沙門氏桿菌、重金屬的含量也應低于規定的含量。
總之,在使用配合飼料時,要根據畜禽自身的條件和需要、選用適合的配合飼料,我國目前所生產的飼料中很多還只是混合飼料、達不到配合飼料的質量要求,因此、飼喂這種飼料時就不可搭配過多的青飼料,否則會降低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濃度,滿足不了畜禽等動物的營養需求。同時,要嚴格遵守配合飼料生產廠家使用說明書上的規定、在有效期內食用,并不得隨意變更使用劑量。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廳高級畜牧師 路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