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農歷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播種(春播),秋季在農歷的7月下旬至8月中旬開始播種(秋播)。
對播種期影響最大的因子是氣溫。種子萌發的最高溫度大多在35℃以上。冷季型牧草不宜在高溫季節(氣溫超過30℃)播種。溫帶地區整個冬季都不宜播種,開春氣溫上升到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前后,直至秋季霜凍來臨之前30~40天,都適于播種。春播通常優于夏播,原因是春末及夏初晚春性雜草為害猖獗,控制難度很大。秋播要求不能晚于霜凍來臨之前1到1個半月,是為了給幼苗提供一段較為充裕的生長發育時間,儲存足夠的營養物質,以利于度過嚴酷的寒冬而不至于凍死。也可在秋末冬初播種,即在冬季來臨前將種子播下去。去年因溫度低而不萌發,待冬季過后春季來臨時出苗,稱寄籽播種。 在亞熱帶地區,冷季型牧草秋播最佳。暖季型牧草則宜于春播和夏播。熱帶地區一年四季皆宜播種。
降水、空氣濕度和風對播種期具有較大影響。無灌溉條件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宜采取雨季播種或早春頂凌播種。濕潤地區,降水集中季節不宜播種。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應進開暴雨頻發期。 濕潤、半濕潤地區較少在高溫高濕的夏季播種。在農牧交錯帶大多春季干旱多風,風蝕嚴重、應盡量避免春季播種。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廳高級畜牧師 路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