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1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93歲的洪奶奶在家中用筆記本上網(wǎng)玩杭州麻將。(許康平/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zhuǎn)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很多人都聽過“癡呆”的說法,其實,癡呆是認知障礙的一種。認知障礙按嚴重程度分為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在65歲及以上人群中,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為10%~20%,癡呆患病率為5.56%,癡呆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腦卒中之后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2015年中國癡呆人數(shù)已居世界第1位。那么,什么是認知障礙?如何識別身邊的老年人是否患有認知障礙?

什么是認知障礙?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zhí)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qū)域。認知障礙指上述區(qū)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那么,如何盡早識別老年人是否患有認知障礙?老年認知障礙早期有10大癥狀:

1.記憶力明顯減退。這是認知障礙患者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早期表現(xiàn)為記不起近期的事,丟三落四、說完就忘等。

2.完成日常家務變得困難。有時甚至連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愛好都會忘記,如做飯時的口味、喜好等。

3.語言障礙。有時連一些簡單的詞匯都不能表達自如,例如,他們可能在想要牙刷時說:“給我拿一支帶毛的筆來。”

4.搞不清時間地點。例如,就在家附近卻找不到自己家門。

5.判斷力下降。如正值冬天,卻拿出夏天的衣服穿。

6.抽象思維能力障礙。分不清錢多少,忘記數(shù)字代表什么意義,如付錢時應給1元,卻執(zhí)意給100元。

7.常用物品放錯地方。如熨完衣服,卻把熨斗收進冰箱里。

8.行為及情緒改變。如吃得正高興時,突然不吃了,莫名地開始生氣。

9.性格明顯改變。這是指突然變得多疑、糊涂、害怕以及過度依賴等。

10.對日常生活不感興趣。如連續(xù)幾小時呆坐在電視機前,或長時間悶睡等。

當老年人出現(xiàn)了以上情況,應去就診嗎?是的,如果自己或親人存在認知障礙的早期表現(xiàn),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老年科、神經(jīng)內(nèi)科或精神科就診。有時,記憶喪失和思維混亂不是由認知障礙引起,而是由其他可以治療的疾病引起,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有時可能會有思維混亂的表現(xiàn)。

那么,出現(xiàn)了以上情況應該進行哪些檢查?對于此種情況,醫(yī)生或護士會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應進行哪些檢查。許多有癡呆表現(xiàn)的患者無需進行腦部掃描,因為最有用的檢查是觀察患者如何回答問題,以及如何完成某些任務。當然,醫(yī)生可能仍會對患者進行腦部掃描(CT或MRI),以確認患者的癥狀是否由某種與癡呆無關的問題引起。 (莫苗苗、魏琳)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yī)院護理部副主任魏琳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yī)曉護”供稿

應付1元卻執(zhí)意付百元?老年認知障礙早期有十大癥狀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