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林期管理。

①中耕除草。栽植后頭兩年每年要進行2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月。在幼樹干基30厘米周圍只作淺耕,外圍松土深度可達15~20厘米,除凈雜草并鋪放在幼樹周圍,第一年第一次中耕除草時,要注意扶苗培苗、補植。第二年第一次中耕除草后,要施肥。第l二年在6月或8月撫育1次即可。

②合理間作。問作作物主要有玉米、馬鈴薯、大豆、豌蟲、棉花,花生、紫云英、豬屎豆等。

③灌溉與排水。有條件的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灌溉,雨季進行排水。

(2)成齡樹管理。

①冬挖夏鏟。冬挖夏鏟是油桐栽培豐產的重要技術措施。冬挖每2~3年1次,時間12月至翌年2月份,深度要求20~25厘米,在土層深的緩坡或梯田可加深至30厘米。冬挖時將土壤大塊深翻,讓其在冬季自然風化,能起到加深土壤熟化和蓄水作消滅。夏季每年7~8月份進行一次淺鋤,深度10~15厘米,及時消滅雜草。鏟除的雜草開溝堆埋在樹冠周圍,能起到除草松土保墑作用。注意冬挖夏鏟要同時必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②科學施肥。在秋冬兩季結合土壤管理施基肥,于樹冠周圍開溝埋施,以有機肥為主。開花前追肥,以氮肥為主,氮、碩、鉀(N∶P∶O3∶K2O)的配比為4∶2∶1.2;落花后追肥,以氮、磷肥為主,配以適量鉀肥。7~9月是桐果油脂形成和積累的主要時期,花芽分化也在繼續進行,需要很多養分,所以在7月初追肥以鉀肥為主,氮、磷、鉀(N∶P2O5∶K∶O)配比為1∶1∶2.4,可減少落果,增加含油量。施肥要和灌水以及其他耕作措施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肥效作用。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王加強

[原創]油桐土肥水管理技術

圖文簡介

桐林要豐產,必須要有良好的樹體結構供掛果。幼林管理的任務是中耕除草、間種和施肥,目的是促進幼樹生長、培養優良的樹形。所以,幼林管理是豐產的主要前提,撫育一定要細心。在油桐成林管理階段,關鍵是科學施肥和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鏟和冬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