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桐枯萎病。受害的病樹,枝梢基部和葉柄外部初呈赤褐色濕潤條斑,然后變褐色,枝葉枯萎凋零,嚴重時整株枯死。每年4~5月開始發病,6~7月發病最重,9~10月停止蔓延。防治方法如下:①種植以千年桐為砧木,3年桐為接穗的嫁接桐,或背造3年桐與千年桐(或其他不易感病的樹種)的混交林。②避免在低洼積水及士壤貧瘠處種植,在低丘紅壤土類種植油桐時必須用有機肥、石灰等改良土壤。撫育管理過程中,盡量不傷根系。③用401抗菌劑800~1000倍液,或50%乙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800倍液淋根,可抑制枯萎病發展。④已不可挽救的重病樹,應及時挖除燒毀,并用石灰消毒

樹坑。

(2)油桐黑斑病。危害油桐葉片和果實,造成嚴重的落葉、落果,8~10月為病害盛發期,引起早期落葉落果。防治方法如下:①加強撫育,提高抗病能力。幼齡林應每年進行1~2次撫育,成齡林每年應除草松土和埋青施肥。②清除病原。冬春撫育桐林時,將病葉、病果埋人土內,減少病原的初次侵染來源。③噴藥保護嫩葉、幼果。在葉展開后每隔10~15天噴1%波爾多液一次,連續2~3次;幼果形成期用同樣藥劑和濃度噴灑,也可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這樣就可避免桐葉、果實被侵染危害。

(3)油桐炭疽病。主要危害千年桐的葉子、枝條和果實,引起落葉落果,影響油桐生長和結實。廣西3月底開始發病,6月是發病第一次高峰,11月是第二次高峰。防治方法如下:

①選擇士層深厚,適于油桐生長的地方營造桐林,并營造混交林,對原有的大面積千年桐重病純林應有計劃地加以改造成為混交林,并增施有機肥或磷、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②結合撫育管理,?清除病落葉、落果,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來源。③噴灑藥劑保護葉片、果實,以免危害。3~4月噴灑1∶1∶?125波爾多液,使葉片免受病菌侵染;在果實形成時,噴灑1∶1∶?100波爾多液,也可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4)油桐尺蛾。別名油桐尺蠖、量步蟲。主要危害油桐,也危害油茶、烏柏、板粟、肉桂等樹種。幼蟲多食性,大發生時可將成片油桐林的葉子吃光。防治方法如下:①結合冬季中耕除草,消滅越冬蛹;在樹蔸周圍培土稍加鎮壓,可阻止成蟲羽化出土。②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或者人工捕殺靜伏于樹干下部或主枝上的成蟲。③保護和利用黑卵蜂、姬蜂等重要天敵。④雨后噴灑100億孢子/克的白僵菌粉劑或2億孢子/毫升的白僵菌液,也可噴灑2億~4億孢子/毫升的蘇云金桿菌液,對1~4齡幼蟲防治效果顯著。⑤在4齡幼蟲以前,噴灑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0%克螨蟲乳油1000倍液等,效果均很好。

(5)油桐大綿蚧。別名巨綿蚧,若蟲和成蟲在葉片與枝條上吸取汁液,常誘發煤煙病發生,輕者影響油桐生長,結實減少,桐籽含油率下降;重者造成大片油桐樹枯死。防治方法如下:①以保護天敵為主。黑緣紅瓢和細緣唇瓢蟲是大綿蚧主要天敵。?②人工刮除成蟲及卵囊,摘除蟲葉;冬前剪除越冬蟲枝。③在成蟲產卵和若蟲孵化后半個月,是噴藥的有效期,可噴灑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6)油桐麗盾蝽。別名麗盾蝽、苦楝蝽。若蟲和成蟲刺吸油桐果實、葉片和嫩梢的汁液,造成早期落果,降低果實含油率。防治方法如下:①冬季捕捉樹冠中越冬成蟲。②保護和利用天敵,蝽溝卵蜂和平腹小蜂為油桐麗盾蝽主要天敵。③選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噴殺若蟲。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王加強

[原創]油桐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圖文簡介

油桐是南方優良的木本油料樹種,分布十分廣泛。近年來,油桐生產徘徊不前,甚至產量大幅度下降,除了缺乏管理措施外,病蟲害的危害亦是一個重要因素,必須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