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索癥是由于土壤中某種營養元素不足或缺乏,無法滿足蔬菜的生長發育需求,導致生理代謝失調。蔬菜缺素癥外觀上呈現植株矮小、葉片失綠、組織壞死、畸形等癥狀。不同的缺索癥有其特定的癥狀:缺氮表現為植株矮小,葉薄黃化,根系發育差;缺磷植株生長緩慢,葉色暗綠、無光澤或因花青素積累變紫紅色;缺鉀一般表現為老葉尖和葉緣變黃枯焦等。根據植物缺素表現出的特異癥狀可以初步進行缺素癥診斷。缺素癥的進一步確診可通過土壤分析、植株營養分析和生理生化鑒定等方法。
肥害通常是由于肥料施用不當,田間施肥不均勻或施肥量過大,阻礙了蔬菜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或對器官組織造成傷害。肥害在蔬菜植株的外觀上通常表現為灼傷、燒苗。
病例說明
1.豌豆缺鉀癥
植株下部葉片沿葉尖和葉緣變黃,變黃組織向葉脈間擴展,葉片向上翻卷,后期葉片枯焦。
2.馬鈴薯缺鉀癥
葉尖和葉緣褪綠、黃化,黃化組織朝葉脈間擴展,后期葉片焦枯。
3.黃瓜缺鉀癥
植株生長緩慢,節間變短,葉片變小,初期葉片呈銅色,邊緣變成黃綠色,葉片卷曲;嚴重時葉緣呈燒焦狀干枯,主脈凹陷;后期葉脈間葉肉失綠并向葉片中部擴展,隨后枯死。瓜短而細,產生尖嘴瓜或大肚瓜。
4.蘿卜缺鉀癥
病害先出現在外輪老葉,從葉尖和葉緣開始黃化并逐漸向內部葉脈間擴展,隨后葉緣焦枯,并產生赤褐色斑點。
5.番茄缺鉀癥
缺鉀癥狀先由葉緣開始,葉緣失綠黃化和焦枯。果實膨大期在果穗附近的葉片容易表現出缺鉀癥狀,葉緣失綠、后期焦枯,果實著色不良。
6.黃瓜缺鋅癥
植株中下位葉片的葉脈間褪綠,后逐漸轉為黃化和褐色;葉脈保持綠色。病葉稍向外卷曲,生長點附近的節間縮短,新葉不黃化。
7.馬鈴薯缺鋅癥
植株中下部分枝葉片近主脈的脈間褪綠變黃,后逐漸向葉緣擴展,導致全葉黃化;有時黃化葉片的基部或葉尖部仍保持綠色;葉脈保持綠色。新生枝條的葉片變小,不黃化。
8.番茄缺鎂癥
植株中下位葉片主脈附近的脈間葉肉開始失綠變黃,后逐漸擴展至全葉變黃,后期葉緣焦枯,葉脈保持綠色。葉片大小正常。
9.白菜缺鐵癥
葉片的葉綠素形成受阻,葉色較淡和黃化。
10.辣椒缺鈣癥
多發生于辣椒青果期。果實尖端先發生水漬狀軟腐,后逐漸向上擴展,引起大面積組織腐爛;腐爛部位初期呈黃色,后轉為褐色至紅褐色。
11.茄缺鈣癥
植株中上部葉片的葉脈間黃化,后期轉為黃褪色。缺鈣嚴重時,果實的頂部開裂,形成頂腐。
12.包菜缺鈣癥
包菜缺鈣癥又稱包菜干燒心。菜球外層葉片無癥狀,在菜球中層和上層出現棕色弧形層狀帶,中層和中上層葉片的葉緣呈棕色或黃褐色干腐,葉肉變為薄紙狀。菜球最外面的1~3層葉和中心葉一般不發病。
13.白菜缺鈣癥
白菜缺鈣癥又稱緣腐病。典型癥狀是內層新葉的葉緣干焦腐爛,外層老葉和中心葉不表現癥狀。
14.花椰菜缺鈣癥
靠近花球的2~3層新葉的葉緣呈黃褐色干焦腐爛,老葉和中心雛葉無癥狀。
15.芹菜缺鈣癥
芹菜缺鈣發生于生長點,剖視病株內部可觀察到生長點的幼嫩組織變褐壞死,形成心腐。生長點的生長受抑制,中心幼葉及相鄰新葉的葉緣變褐焦枯。
16.萵苣缺硼癥
根系發育不良,葉片皺縮反卷,葉色濃淡不勻,呈花葉狀;頂芽生長點受抑制或枯死,頂部葉片短小、簇生;葉片從葉尖和葉緣產生褐色斑點,成片發生后導致全葉葉緣及葉片焦枯。莖部發生側枝。縱切莖部,根莖部維管束變褐色,嚴重時髓部產生水漬狀褐腐,可形成開裂或空腔。
17.花椰菜硼中毒癥
花椰菜過量施用硼肥,導致葉片的葉緣變黃干枯,甚至全葉黃化枯死;葉片上出現褐色至黑色的枯死斑點或斑塊;葉柄伸長、變粗,葉片變小、畸形,花球小。
發病規律
蔬菜由于營養失調而產生缺素癥或肥害。缺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述原因都可能造成蔬菜缺素癥:一般是由于土壤中某種營養元素缺乏或不足;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化肥中各類營養元素比例失調;在蔬菜作物采用無土栽培或基質栽培時,營養元素種類缺乏或比例不當。肥害則可能是施肥過量造成中毒癥或過度生長導致畸形,也可能與植物的組織直接接觸造成各種灼傷。
防治要點
(1)科學施肥
根據不同土壤肥力和蔬菜種類進行配方施肥,重視施用有機肥,避免偏施單一化肥。
(2)及時補肥
對表現缺素癥的作物及時補施相應的肥料,補施的肥料通常為速效肥,施用方法可以采用葉面施肥和根部施肥。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趙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