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發生于植物的葉、莖、花、果(莢)和貯藏器官,引起腐蘭。灰霉病最顯著的診斷特征是在發病部位會產生灰色霉層,有時還能形成菌核。大棚蔬菜和溫室蔬菜灰霉病發生較重。

1.黃瓜灰霉病

病菌先從近謝花的幼果臍部侵入,導致花瓣腐爛并長出灰褐色霉層。病菌繼續向幼瓜擴展,致使果實臍部呈水漬狀腐爛,病部萎縮呈現“尖瓜”, 長滿灰色粉狀霉層。病花和腐爛幼果粘連于成熟瓜上,也能引起成熟瓜腐爛。葉片染病初呈水漬狀不規則形病斑,濕度大時產生淺灰色霉層。病瓜或爛花附著在莖蔓上引起莖蔓腐爛,嚴重時導致莖蔓枯折。

2.冬瓜灰霉病

病菌多從凋謝的雌花侵人,致使花瓣腐爛長出灰褐色霉層,繼而侵染幼瓜導致瓜腐爛并產生灰色霉層;葉片、莖蔓部發病多由脫落的爛花引起。

3.番茄灰霉病

病菌可侵染葉、莖、果柄、果蒂和果實。葉片受害初為水漬狀病斑,后擴大呈不規則淡褐色病斑;莖部多從分叉處發病,初為水漬狀淡黃褐色病斑,后擴大成長橢圓形,環繞莖部上下擴展,導致莖表皮腐爛產生灰霉;果實先從果柄和果蒂發病,產生水漬狀腐爛并長出灰霉,后期病部可形成黑色菌核,嚴重腐爛導致落果。

4.茄灰霉病

病菌侵染嫩葉、頂芽或嫩莖產生水漬狀病斑。葉緣發病后病斑呈“V”形淡黃褐色,葉片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有暈圈或輪紋,濕度高時長出灰霉。頂芽受害后黃枯并產生灰霉。嫩莖上病斑環繞莖部上下擴展,表皮呈黃褐色腐爛并產生灰霉,病部上端枝葉枯折。病菌侵染花瓣引起花腐和幼果腐爛,產生灰霉;發病花瓣粘連于膨大期茄果的果柄和果實上引起果腐;果實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淡黃色,擴大形成黃褐色有暈圈,果實軟化干腐產生灰色霉層。

5.辣椒灰霉病

辣椒(甜椒)灰霉病葉片和莖部發病癥狀與番茄和茄灰霉病相似。果實上先從果柄和果蒂發病,病斑逐漸向果實擴展引起果腐,腐爛呈黃色水漬狀,果皮皺縮,產生灰色霉層。腐爛嚴重時果蒂與果實分離。

6.萵苣灰霉病

先從近地面的外層葉和葉柄開始發病,葉片病斑呈水漬狀黃褐色軟腐,上生灰色霉層;葉柄腐爛引起葉片凋萎。病株莖基部腐爛后上部莖葉凋萎。

7.大蒜灰霉病

大蒜灰霉病多發生在植株生長中后期,葉片上病斑開始為水漬狀。擴大后呈梭形或橢圓形。白色至淺灰褐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絨狀霉層。

8.韭菜灰霉病

主要為害葉片。病害從葉尖向下擴展蔓延,形成黃褐色病斑并腐爛;濕度大時病葉表面密生灰色絨狀霉層;濕度較低時形成“干尖”。田間病害流行或貯運期發病,葉片軟腐,產生灰色霉層。

9.黃秋葵灰霉病

病菌可侵染葉、葉柄、莖、花和果實,以花和果實受害較重。莖部發病,初為水漬狀淡黃褐色病班,后擴大成長橢圓形,環繞莖部上下擴展,導致莖表皮腐爛產生灰霉;葉柄發病病部呈黃褐色腐爛,葉片凋落;花受侵染后產生黃色腐爛,后期產生灰色霉層?;ㄊ芮秩竞蟛〗M織向果實擴展,引起果實腐爛并產生灰色霉層。

10.馬鈴薯灰霉病

灰霉病在馬鈴薯各生育期均可發生,病菌可侵染葉片和莖稈。莖部發病形成淡黃褐色病斑,環繞莖部上下擴展,致使表皮腐爛產生灰霉。病菌可從葉緣、葉尖和葉面侵染,葉尖病組織向下擴展形成“V”形病斑,葉緣的病斑為半圓形病斑,葉面上的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葉上病斑中部灰褐色,邊緣深褐色,有黃色暈圈,潮濕條件下病斑上形成灰色霉層。

發病規律

較低的溫度(20~24℃)、相對濕度在95%以上發病嚴重,降雨和高濕度天氣易發生灰霉病。病原菌主要從壞死的或衰亡的組織侵入,因此在管理不善、凍害、日灼、機械操作和蟲害發生的菜地有利于灰霉病發生。灰霉病是大棚、溫室等設施內栽培蔬菜的重要病害,由于設施栽培條件下通風不良、濕度高,有利于病害發生和流行。

防治要點

(1)清除菌源  及時摘除殘花敗葉,發現病株、病果應及時清除銷毀;收獲后徹底清園,翻曬土壤,以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選用40%嘧霉胺懸浮劑、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施,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3)大棚煙霧劑熏蒸 蔬菜栽培大棚用40%嘧霉胺大棚煙霧劑或45%百菌清大棚煙霧劑熏蒸,對蔬菜灰霉病具顯著防治效果,能兼防菌核病、霜霉病、疫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煙霧劑應選擇傍晚施藥,施藥時要把大棚封閉嚴,每畝用量200克,于發病初期開始熏蒸,7~10天熏蒸1次,連續3~4次。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趙曉軍

[原創]蔬菜灰霉病分類診斷及防治

圖文簡介

灰霉病發生于植物的葉、莖、花、果(莢)和貯藏器官,引起腐蘭。灰霉病最顯著的診斷特征是在發病部位會產生灰色霉層,有時還能形成菌核。大棚蔬菜和溫室蔬菜灰霉病發生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