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5月10日,江蘇連云港市一家農貿市場里,人們在選購蔬菜。

(耿玉和/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夏季即將到來,大批水果蔬菜紛紛上市。與此同時,某某水果、某某蔬菜抗癌的說法也再次流傳開來。那么,真的存在抗癌食物嗎?

首先,很多“防癌說”的支撐依據是動物實驗的結果。然而,據《沈陽日報》報道,所謂的動物實驗有效,常常是這樣的:往實驗鼠身上種植惡性腫瘤,然后再投喂某種抗癌食品,結果觀察到腫瘤生長受到抑制、小鼠壽命得到延長,于是就成為廣告里大肆宣傳的依據。但人體代謝更加復雜,差異可能巨大。在小鼠身上起作用的某種食品,完全有可能在人體內毫無效果。此外,為了確定某種抗癌食物的效果,通常需要將基礎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控制在最小限度,而這些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是難以達到的。因此,“食物防癌說”在動物實驗中有效,絕不等同于在人體內也有效。

其次,食物中含有某種抗癌成分并不意味著這種食物就能抗癌,人平時所吃的食物并不是只有一種成分,而是多種成分混合在一起。據《中國醫藥報》報道,事實上,在人們平時食用的食物中,多則有100多種成分,少則也有幾十種成分。例如,科學家在細胞實驗中發現,藍莓中的抗氧化物質對健康有益,但人們吃藍莓時并不只攝入了抗氧化物質,還攝入了很多其它營養物質。除此以外,對于某種食物成分,實驗劑量與人體從日常飲食中攝入的劑量有很大差距。在實驗中,科學家使用的是大量經過提純的相關成分,但日常飲食中,人們卻很難吃進單一一種成分那樣大的劑量。

最后,每一種食物對于不同的人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甲之蜜糖也可能會是乙之砒霜。據長江網介紹,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長期“絕對”地吃。光強調吃什么防癌,反而可能“作繭自縛”。特定食物對某些人有效,但對另一個人也許適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盤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卻容易導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發因素的人應少吃;又如豆類對腸道有好處,卻可加重腎臟負擔,腎癌病人不宜多吃。(唐秋楠)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真的存在抗癌食物?別被動物實驗的結果忽悠了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