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有喜涼怕熱、早熟、豐產的特點,其生育期包括發芽期、幼苗期、塊莖形成期、塊莖增長期、淀粉積累期。
播種期的選定
春播馬鈴薯爭取適期早播是奪取高產的重要措施。氣溫穩定在4℃以上時,即榆樹開花時(3月17~20日),塊莖就能萌發,但此時萌發非常緩慢;當土壤10厘米地溫達到7~8℃時,幼芽生長健壯而迅速。不論何地,“杏花憋開綻,忙種山藥蛋”最為適宜。晉中盆地播種期為3月27~30日。
塊莖形成期的管理
馬鈴薯的塊莖形成期最怕高溫,高溫既影響塊莖增長,又會降低馬鈴薯的種性。塊莖增長期最適宜的溫度是15~20℃,超過21℃塊莖就小,種性低,退化重。塊莖增長期常以小水勤澆,降低地溫,是馬鈴薯增產的關鍵。
塊莖增長期的管理
馬鈴薯在塊莖增長期,地下部塊莖的體積和重量迅速增長,馬鈴薯全生育期所形成的干物質大多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所以,該期是馬鈴薯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時期,約占整個生育期的50%以上,達到一生中最高峰。該期吸收的鉀約比塊莖形成期多1.5倍,氮和磷多1倍左右。因此,該期要充分滿足對水肥的需要,保證及時追肥澆水,以防莖葉早衰。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