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為喜溫、喜光、耐肥及半耐旱的蔬菜。從播種到采收結束,可將番茄的全生育期分為發芽期、幼苗期、開花著果期和結果期。在適宜條件下,從種子發芽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為發芽期,一般需要7~9天;從第一片真葉展開到定植為幼苗期;從第一花序現蕾、開花到坐果的短暫時期為開花著果期;從第一花序著果一直到采收結束拉秧為結果期。
溫棚番茄對氣象條件的具體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溫度
番茄不同生育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是28~30℃,最低溫度為12℃,超過35℃對發芽不利。番茄幼苗期白天適宜溫度為20~25℃,夜間為10~15℃。番茄開花期對溫度反應較為敏感,尤其是開花前9~5天與花后2~3天,白天適宜溫度是20~30℃,夜間為15~20℃。當白天遇到15℃以下的低溫時,開花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長都會受到抑制,但當溫度恢復正常后,花粉管的伸長及授粉受精又能正常進行,這一特性對冬季溫棚栽培番茄有利。但在開花前9~5天溫度高于35℃、開花至花后3天內溫度高于40℃,花粉管伸長會受到抑制,花粉發芽困難,易引起落花。結果期的白天適宜溫度是25~28℃,夜間是16~20℃。
另外,溫度條件是對花芽分化影響最大的環境氣象要素之一。有研究表明,高溫能促進花芽分化,但高溫下花芽數目減少。低溫使花芽分化期延長,但花芽數目增多。此外,當花芽分化期夜間溫度低于7℃時,則易出現畸形花。
光照
番茄是喜光蔬菜,不同生育期對光照要求不同。發芽期不需要光照。幼苗期對光照要求比較嚴格,光照不足會延長花芽分化,致使著花節位上升、花數減少、花芽素質下降。因此,花芽分化期的主要限制氣象因素是日照時數、光照強度。據試驗,光照充足,花芽分化早、節位低、花芽大,能促進開花及早熟。在開花期若光照不足,可導致落花落果。結果期光照充足,不僅坐果多,而且果實大、品質好。反之,結果期若光照不足,則坐果率低、單果重量下降,還容易出現空洞果、筋腐病果。因此,在溫棚番茄栽培中,要注意通過延長光照時間,選擇合理的栽培方式,并采取植株調整、后墻增加反光幕等措施,增加光照,以獲得最佳栽培效果。
水分
番茄莖葉繁茂,需水多,但由于其根系發達,吸水能力也強,因此又屬半耐旱蔬菜。番茄在不同生育期對水分要求不同,發芽期需水多,要求土壤濕度在80%以上,幼苗期以65%~75%為宜,結果期則要求在75%以上,空氣相對濕度以50%~66%為宜。在冬春季節的溫棚栽培中,對水分的管理應特別慎重。若土壤干旱,會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但若澆水過多,導致地溫下降,則會影響根系的發育及養分的吸收,同時加大了空氣相對濕度,又易誘發病害。
另外,番茄對土壤通氣條件要求嚴格,適合微堿性和中性土壤,以pH為6~7為宜。因此,栽培番茄應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肥料中氮肥能滿足植株及果實生長發育的養分需求,是豐產的必需條件,磷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及發育,增強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能力,鉀肥則對促進果實迅速膨大,糖的合成及運轉,提高細胞濃度,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植株抗旱能力有重要作用。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