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致畜禽傳染病發生的因素
1、有一定數量和足夠毒力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之所以能引起疾病,因為它具有致病的能力,也就是毒力。毒力就是指病原微生物具有在動物體內生長、繁殖、抵抗和抑制機體防御 作用的能力。病原微生物使動物發病,不僅需要一定的毒力,也需要足夠的數量。有時毒力雖強,但數量過少,也不能引起發病。
2、有對該傳染病有感受性的動物;即對某種病原微生物沒有免疫能力的動物,在自然條件下,病原微生物只有在具 有感受性動物的機體內才能進行生長、繁殖。所以機體的機能狀態對傳染病的發生與否起著重要作用。如機體抵抗力強,病原微生物就不能在機體內發揮它的致病作用,反之,就會給病原微生物造成可乘之機。如肺疫病的發生與否,與機體的抵抗力的強弱及年齡、營養、生理機能和免疫狀況等有密切關系。
3、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動物體內的外界條件。這對機體的病原微生物都有影響,在良好的外界條件下,可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降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也可減少易感動物與病原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反之,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且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增強機體與病原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就會助長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 外界環境是可以人為改造的,變不利為有利,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上述三條是傳染病發生的必備條件,如缺少其中任何一條,傳染病就不可能發生。
主持人:當養殖場已經發生了畜禽傳染病后,應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二、畜禽傳染病的應急防控措施
1. 迅速報告疫情;
2. 盡快做出正確診斷和查清疫情來源;
3. 隔離和處理患病動物;
4. 封鎖疫點、疫區;
5. 受威脅區要嚴格防范,防止疫病傳入受威脅區;
6. 獸醫和衛生部門密切協作,共同在現場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動物和人間疫情的處置工作;
7. 解除封鎖;
8. 對受威區域易感動物開展緊急免疫接種。
三、畜禽傳染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1、制定防疫計劃 根據本地區目前和以往疫病流行情況,結合當地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具體防疫計劃。
2、預防接種 可使畜禽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以減少或消除傳染病發生,應定期進行和按月齡及時進行。由于動物疾病種類較多,有很多疾病傳播快,死亡率高,甚至是人畜共患病,不但給畜牧業生產帶 來了嚴重的危害,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目前主要開展的免疫種類有:散養戶,豬主要開展豬瘟、口蹄疫、藍耳病,三種疫苗可同步免疫,“三苗兩針”同步注射,即:用豬瘟或藍耳病疫苗稀釋液按1毫升稀釋1頭份,先 稀釋豬瘟苗再將稀釋好的豬瘟苗去稀釋藍耳病疫苗行耳后肌肉注射,與此同時在豬的另一側耳后注射口 蹄疫疫苗;口蹄疫、藍耳病免疫抗體保護期為4至6個月;牛主要開展炭疽,巴氏桿菌(出敗),口蹄疫免疫,禽類主要開展新城疫,禽流感免疫。
3、加強飼養管理 建立合乎畜禽衛生的飼養管理制度,以增強畜禽機體抵抗力。最好自繁、自養以減少疫病的傳播。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研究員 樊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