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

消毒是消滅傳染源散播于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以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病蔓延。根據消毒的目的,可將消毒分為以下三種:①預防性消毒。結合平時的飼養管理,對畜舍、場地、用具和飲水等進行的定期消毒,以達到預防一般傳染病的目的。②隨時消毒。在發生傳染病時,為了及時消滅剛從病畜體內排出的病原體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對象包括病畜污染或可能污染的一切環境、用具、飲水等。③終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離、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區解除封鎖之前,為了消滅疫區內可能殘留的病原體所進行的全面徹底的大消毒。

2、滅鼠、殺蟲。經活的生物體,主要是指節足動物中的吸血昆蟲,如虻類、螫蠅、蚊和蜱等,以及非易感動物、食肉獸、鼠等,與病畜經常接觸的工作人員等均可傳播病原體。

鼠是很多傳染病的傳染媒介和傳染源,因此滅鼠對防制傳染病具有重要意義。滅鼠主要有以下方法:①機械滅鼠法。夾、關、壓、扣、套、翻、堵、挖、灌等方法。②藥物滅鼠法。該法在規模化豬場比較常用,優點是見效快、成本低,缺點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因此要選擇對人畜安全的低毒滅鼠藥,并且設專人負責撒藥布陣、撿鼠尸,撒藥時要考慮鼠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選擇鼠洞、鼠道。目前使用的鼠藥主要有消化道藥物和熏蒸藥物。此外豬場還要建立健全滅鼠制度,一般豬場根據實際情況每月普查一次,一有必要,及時滅鼠。還可以根據情況建立健全獎勵政策,發揮員工的滅鼠積極性,實現全員滅鼠,將豬場的鼠害程度降到最低。

蚊、蠅、蠓、虻、蜱等節肢動物殺滅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①物理殺蟲法,如燒、烤、煮、燙、凍、拍、打、捕、捉等方法。②藥物殺蟲法即采用化學殺蟲劑。殺蟲劑主藥有如下幾類:胃毒藥劑,敵百蟲等;接觸毒藥劑,除蟲菊等;熏蒸毒藥劑,敵敵畏、煙草等;內吸毒藥劑,倍硫磷等。③生物殺蟲法即利用昆蟲的天敵或病菌、雄蟲絕育技術、激素等生物性方法來殺蟲或抑制昆蟲某個發育過程以阻止其繁殖等。

3、尸體處理

病畜尸體中可能含有病原體,正確地處理尸體,是防制傳染病的必要措施。尸體處理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①化制。用專用的化制爐對尸體進行高溫處理。此法消毒徹底,而且可保留許多可利用的畜產品,如油脂、骨粉等。②掩埋。深埋土中使其腐爛,是一種簡便經濟的尸體處理方法。應選擇干燥、平坦、距離住宅、道路、水井、牧場及河流較遠的偏僻地方進行掩埋,深度應在2米以下。③腐敗。將尸體投入專門使用的尸坑中使其腐敗。腐敗后的殘留物可作為肥料用。該法不能殺死細菌芽胞,故不適用于炭疽等傳染病的尸體處理。④焚燒。是消毒滅菌最徹底的一種尸體處理方法,但需用大量燃料,費用較大,一般少用。多用于可形成芽胞的細菌所致傳染病的尸體處理、如炭疽、氣腫疽等。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研究員 樊立超

[原創]如何切斷動物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圖文簡介

畜禽的各種傳染病,就像一團烏云,時刻籠罩著養殖戶特別是規模養殖場管理者的頭頂。由于傳染病所帶來的毀滅性損失,往往使畜禽生產者談病色變,因此及時切斷畜禽疫病的傳播途徑對控制疫情,減少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