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許多菜農只重視設施蔬菜病害的治療,而忽視了預防,導致設施蔬菜病害嚴重,產量不高,品質下降。要解決這些問題,農民朋友必須把重治療的錯誤觀念,轉變到重預防上來,通過采取必要的預防手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本文來為大家講解一下設施蔬菜病害的預防措施。

設施蔬菜病害的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選擇高抗(耐)病的優良品種。這是種植蔬菜農民朋友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設施蔬菜的蔬菜品種高不高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是不是高抗或高耐病害的蔬菜品種。在某種蔬菜病害發生時表現出不感病或延緩感病,即時得病也受損小,那么這個蔬菜品種就為高抗或高耐病害的蔬菜品種。我們在選擇設施蔬菜品種時,不僅要選擇高產品種,還要結合當地的蔬菜病害發生的種類選擇相應的高抗(耐)病蟲的品種。選對了就能防止延緩病害的侵染危害,就能比不抗病品種蔬菜高產,就能少打藥,少污染,低成本。

2.清潔溫室大棚:清潔溫室大棚是最基本的預防病蟲害發生危害的農藝工作。這是因為蔬菜收獲后留下的殘枝爛葉中,殘留隱藏著各種病蟲,一旦新的蔬菜生長起來,這些病蟲就會立即侵染上去,造成新的危害。因此我們在上茬蔬菜一收獲,就立即清理收集殘枝爛葉,用廢塑料布包裹住在太陽下曬3-5天以殺滅其中的病蟲,然后漚肥或深埋,從而減輕下茬作物感染病蟲的幾率。如果這項工作做的好,做的徹底,對下一茬蔬菜病蟲害的防治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減少打藥次數,減少防治成本,確保質量安全。

3.農業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是農民群眾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為避免病蟲的為害,有目的的實施有利于作物生長,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生產措施。也就是說農業防治技術與作物栽培技術緊密相關,凡是不利于病蟲發生的栽培技術我們都把它歸納為植保農業防治技術。比如傳統的農業防治技術有自留飽滿的種子,中耕增溫,碾壓壯苗,整地曬田、清潔田園、施用腐熟的農家肥等等。隨著現代農業栽培技術的發展,現代農業防治技術在保持傳統的農業防治技術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高科技含量的栽培農藝技術,如高壟栽培,輪作,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膜下澆水、生態控溫、移動大棚等,都起到了預防病蟲的發生危害。比如起壟栽培是為了有利于植株底部的通風透光,降低濕度,起到預防病害發生的作用。輪作,是因為有些土傳病害侵染的寄主具有專一性。比如根結線蟲主要危害黃瓜、西紅柿、茄子等蔬菜,如果上茬作物是黃瓜、西紅柿、茄子并發生了根結線蟲,那下茬就換種其它蔬菜,避免根結線蟲的發生為害。合理密植也是為了改善群體結構,有利于植株間通風透光降低濕度,起到防治病害發生的作用。如在溫室大棚中有許多蔬菜病害的發病條件是低溫高濕,以前地面澆水正好起到了降溫和提高空氣濕度的作用,為病菌發病提供了條件。

現在我們推廣澆水技術,來有效抑制喜高濕耐低溫病菌的發生和蔓延。一是膜下澆水技術,地膜不僅可以提高地溫,促進蔬菜根系發育,茁壯生長。又能阻止澆水后水的蒸發,減緩降低溫室大棚中的溫度,不提高空氣濕度,避免為病菌創造萌發的條件。這對預防霜霉病、葉霉病、灰霉病的發生極為重要,可有效減少打藥的次數。二是滴灌技術是設備更先進的技術,不僅避免為病菌創造發病的條件,而且還能有效節水。三是澆水提倡“三不澆、三澆和三控”,即陰雨天不澆,晴天澆;下午不澆,上午澆;不澆明水,澆膜下水;苗期控制澆水;連陰天控制澆水,低溫時控制澆水。這些都是利用農藝操作,營造不利于病害萌發,預防病害危害的有效方法。

再一個是放風。這是降低溫室大棚內濕度,預防病害發展的最有效方法。晴天時,上午十時就可以放風,防風的時間長短主要是以溫度決定,一般不能低于12度,達到此溫度要立即停止放風。如濕度還很大,等溫度上升后再放。

還有一個是移動大棚技術。這是我省長治地區的農民研制的一種規避土傳病害發生危害的技術。大家知道一般來說新種植蔬菜的土壤中存在危害蔬菜的土傳病菌少或沒有,但種植一兩年后土傳病害開始發生危害,我們將大棚制作成可移動安裝的,上一年這塊地發生土傳病害,下一年就到另一塊地安裝種植,避免土傳病害的發生為害,這與輪作異曲同工。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研究員 方果

[原創]設施蔬菜病害的預防措施

圖文簡介

長期以來,許多菜農只重視設施蔬菜病害的治療,而忽視了預防,導致設施蔬菜病害嚴重,產量不高,品質下降。要解決這些問題,農民朋友必須把重治療的錯誤觀念,轉變到重預防上來,通過采取必要的預防手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本文來為大家講解一下設施蔬菜病害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