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塊莖含淀粉28.05%,可制酒精、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入藥稱天南星,為歷史悠久的中藥之一,能解毒消腫、祛風定驚、化痰散結;主治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癎;外用治療瘡腫毒、毒蛇咬傷、滅蠅蛆。用膽汁處理過的稱膽南星,主治小兒痰熱、驚風抽搐。現將天南星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選擇濕潤、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黑壤土進行天南星種植。封凍前深耕25cm,使土壤風化疏松。翌春解凍后,按每畝施圈肥5000kg,過磷酸鈣50kg,淺耕細耙,整平做90~150cm寬平畦,備播。或在果樹林中間作。

2.繁殖方法

大田生產主要用塊莖繁殖。種子繁殖生長期長,產量不高,多不采用。選無病蟲害、完整無傷、扁圓有凹陷的中小塊莖,于“春分”至“清明”,在東西畦向預先整好的lm平畦內,按行距20~25cm開約5cm深的溝,將種莖按12~15cm的株距擺于溝內,芽頭向上,大個每穴1枚,小個2枚,覆土踏實。每畝用塊莖50~60kg。

3.田間管理

(1)間作:

在畦梗上點播春玉米,使其夏季造成天南星蔭蔽的生長環境。

(2)灌溉與排水:

生長期間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原則是勤澆水,澆小水,不大水漫灌。雨季要注意排水,嚴防積水,以免塊莖腐爛。

(3)追肥:

“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是天南星種植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次追肥在苗高15~20cm時,溝施農家肥1000kg左右或復合肥50kg;第二次于7月下旬追施腐熟農家肥50kg或磷鉀肥,結合松土埋入地內。

(4)培土:

7~8月份,葉柄長高,葉片較大,對植株基部進行培土,既能穩固葉柄不被風吹倒,又能保墑,利于天南星植株生長和塊莖膨大。

(5)摘佛焰苞:

俗稱“拔辮子”。于5~6月份,佛焰苞隨出隨摘,以減少養分消耗,促塊莖生長。如庭院栽種可不摘花序,在其長大后,作切花出售。

(6)防治病蟲害

1)病毒病:

又名縮葉病,病原不詳。5月份開始發生,葉片呈花葉狀或卷曲皺縮,使天南星長勢減弱。目前尚無有效的藥劑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可與小麥、玉米實行輪作;選無病株留種栽。

2)根腐病:

病原不詳。5~10月份發生。受害病株塊莖腐爛,葉片枯死,蔓延甚快。

防治方法:雨季排出地中積水;炎熱夏季的雨后及時澆井水降低地溫;夏季用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預防;發現病株及時挖除燒毀,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3)紅蜘蛛:

于葉背吸食汁液使葉變黃,影響生長。5~6月間發生時,可用辛硫磷噴殺。

4.選育良種

收獲時選大小適中的塊莖,放在通風處晾至表皮稍干,下窖貯存。窖深70cm,長寬視種栽多少而定,窖底放一層細砂,然后一層砂一層種栽,放到低于地面為止,上面再蓋上一層厚砂。窖內溫度保持5℃左右。第二年臨栽前取出,再挑選無斑點、無病害、無爛皮、比較圓正的塊莖作種。根據各地氣候條件選擇入藥天南星的品種非常重要。

5.收獲加工

“秋分”至“寒露”間收獲天南星。收刨與加工方法與半夏相似。刨出塊莖,去掉莖葉、須根和泥土,然后裝入麻袋或撞兜內撞搓,或用脫皮機去皮,去皮后倒出,用清水將碎皮漂去,對未去凈皮的用竹刀或玻璃片刮去,再放入熏坑中用硫磺熏6~8小時,曬干,成為白色。加工時要帶手套,嚴防中毒。如出現皮膚紅腫,可用甘草水擦洗解毒。



編輯:郭靜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天南星種植技術要點

圖文簡介

天南星塊莖含淀粉28.05%,可制酒精、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入藥稱天南星,為歷史悠久的中藥之一,能解毒消腫、祛風定驚、化痰散結;主治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癎;外用治療瘡腫毒、毒蛇咬傷、滅蠅蛆。用膽汁處理過的稱膽南星,主治小兒痰熱、驚風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