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是菊科篙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濕潤、忌干旱,怕漬水,光照要求充足,藥用價值很高,其提取物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藥品,而且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下面介紹一下青蒿的種植技術要點。

1.采種整地

青蒿采種在9~10月份,將陸續成熟的種子植株割回晾干抖下種子,去除種殼、雜質,貯藏備用。2月中旬播種,播種前選向陽潮濕的沖積土,以海拔600~750米為宜。先在選好的地上以每畝2000~2500千克有機肥施入地面,然后翻耕土地,將所施底肥翻入土內耕細整平,做1.3米高畦,畦東西向,畦高20厘米。

2.播種育苗

青蒿播種前先將種子拌成種灰,勻撒畦面,然后薄蓋1層草木灰,以遮住種子為宜。出苗后要注意防旱保苗,苗期宜追施農家肥,每畝800千克。株高5~10厘米時便可移栽。每畝苗地用種量為100~150克,可獲移栽苗28萬~30萬株,可供2.67公頃地栽種。

3.整地移栽

青蒿移栽地每畝用土雜肥或牛馬廄肥2000~2500千克,加過磷酸鈣100~150千克,拌勻,撒施地面,翻人土內,耕細整平。做1.3米高畦,溝深10~15厘米,畦南北向,即可栽植。按株行距26.5×26.5厘米畦內挖穴,每穴栽1株,每畝用苗7500~12000株。若采用寬窄行種植可在行內間種生姜,也可按0.8×1.2米點種玉米,玉米寬行內按40×60厘米栽植青蒿。

4.田間管理

青蒿移栽至收獲須除草2~3次,追肥結合除草進行,并可增施根外追肥1~2次。第—次在幼苗成活后進行淺鋤,鋤后每畝用農家肥1000~1500千克、尿素3~5千克、過磷酸鈣2~3千克,混合均勻后施人穴中。第二次在封行前,進行中耕除草1次,鋤草后每畝用農家肥1000~1500千克、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千克,均勻施入穴中。在青蒿長至1米高時摘去頂端0.5厘米的嫩尖,以促進多發側枝,提高產量。

5.病蟲防治

青蒿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別稱冬瓜粉病,6~7月份發生,主要危害葉片,病害由老葉向新葉發展,白粉遍布全葉,為病原菌子囊殼,發病時用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霧2~3次,或用可濕性粉銹靈兌水500~800倍進行噴霧防治。青蒿的主要蟲害是蚜蟲,為害嫩梢,用辛硫磷噴殺防治。

6.收獲加工

青蒿移栽當年7~8月份現蕾期即可收獲,因蕾期青蒿素含量達0.986~1%,為收獲適宜期。收獲時將全株割下曬干,用木棒或簾蓋捶落干葉,撿除雜質莖枝,放通風干燥處保存備用。青蒿干葉在中藥配方中可直接按量入藥。若提取青蒿素,葉干后立即包裝,運至制藥廠,按一定的工藝流程提取其有效成分。



編輯:郭靜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青蒿種植技術要點

圖文簡介

青蒿是菊科篙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濕潤、忌干旱,怕漬水,光照要求充足,藥用價值很高,其提取物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藥品,而且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下面介紹一下青蒿的種植技術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