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一起做折紙游戲
很多學齡前兒童由于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無法辨別毒物,身邊的日用品或藥品都可能成為他們的口中“美食”。然而一旦孩子誤食毒物,不少家長都會選擇立即幫助孩子催吐,那么這種方法正確嗎?
有許多家長在發現孩子中毒時,私自給孩子催吐或者喂水,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據《揚子晚報》報道,如果是學齡前孩子誤食中毒,首先不要輕易催吐,因為孩子太小,一旦家長催吐,孩子容易倒吸嘔吐物導致窒息。此外,一旦孩子誤食毒物,要保持其呼吸通暢,不要喂水,應趕緊送醫,因為大量喝水反而容易促進化學物品的吸收。華龍網補充道,催吐也要分情況而定,如果誤服了強酸、強堿等腐蝕性東西,催吐會對兒童食道和咽喉造成更大傷害。所以,孩子中毒時,家長不要貿然采取行動。
當然,并不是所有類型的兒童中毒都不能進行催吐。北京市同仁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鄭秀瑾提醒大家:“大多數因為誤服毒物而導致的消化道中毒,若為年齡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兒,且確定沒有嚴重心臟病、食道靜脈曲張、潰瘍病和驚厥,不是強酸、強堿、汽油、煤油中毒的可以在撥打120等待急救車之時給予催吐處理,方法是用手指、筷子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嘔吐。”
又該如何預防學齡前兒童出現急性中毒呢?家長要在孩子身邊設立“防護線”,明確有些物品孩子不能隨便碰。例如,家中常備的藥物一定要放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洗護用品等也要妥善放置。據《北京日報》報道,誤服藥物中毒已成為兒童意外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藥品的使用、保管與處理等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帶來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盡量不要用飲料瓶裝洗衣液、消毒水等,不然孩子可能會誤以為是飲料而飲用。同時,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家長和老師最好能以動畫或者情景劇等生動的方式來說明這些用品并非食物,科學誘導孩子遠離危險品。(沈潔)
本文由北京市同仁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鄭秀瑾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