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干燥種仁,原名薏苡仁,別名薏米、苡米,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過去主產福建浦城、蒲田,稱蒲米仁,近年來河北安國、阜平和遼寧撫陽、莊河等地也大面積種植,分別稱祁米仁和關米仁,現全國各省均有栽培種植。

薏苡含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維生素B1、薏苡仁酯,能利水滲濕,有助于清熱排膿和治肌肉風濕,又能健脾止瀉。味甘性寒,入脾胃肺經。主治水腫腳氣、食少瀉泄、濕痹拘攣、肺癰、腸癰;作為輔藥,可用于利尿消炎、去濕止痛、健脾止瀉。本文介紹一下薏苡的收獲與加工技術。

1.收獲。采收期因品種和地區不同而異。早熟種小暑至立秋前(7月至8月初),中熟種處暑至白露(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熟種霜降至立冬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南方一般在白露(9月上中旬),北方一般在寒露(10月上旬),以80%果實成熟為適宜收割期,不可過遲,避免成熟種子脫落減產。收割時選晴天割取全株或只割莖上部,用打谷機脫粒或曬干后脫粒。

2.加工。脫粒后曬干,揚去或風去雜質,將凈種子用碾米機碾去外殼和種皮,篩或風凈后即成商品藥材。

3.質量鑒別。薏苡呈卵形、橢圓形,基部略平,頂端鈍圓。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淡棕色種皮殘存,基部凹入,中央有點狀種臍,側面有腹溝,溝內淡棕色,依腹溝方向縱切可見胚乳較大,白色粉質,盾片狹長,淡黃色,胚細長,位于腹溝一側,上端為胚根,下端為胚芽。種仁橫切腎形,質堅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無碎粒、無粉屑雜質者為佳。

4.儲藏保管。薏苡在儲存中易發生蟲蛀和發霉,應在通風陰涼干燥處存儲,并適時晾曬和定期烘焙。



編輯:任榮萍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薏苡的收獲與加工

圖文簡介

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干燥種仁,原名薏苡仁,別名薏米、苡米,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過去主產福建浦城、蒲田,稱蒲米仁,近年來河北安國、阜平和遼寧撫陽、莊河等地也大面積種植,分別稱祁米仁和關米仁,現全國各省均有栽培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