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別名野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喜溫暖潮濕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產南北各地,生于水旁潮濕地,海拔可高達3500米,薄荷是中國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1.育苗
(1)根莖繁殖:培育種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進行。在田間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種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莖葉后,根莖留在原地作為種株。
(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應間苗、補苗。利用間出的幼苗分株移栽。
(3)扦插繁殖:5-6月份,將地上莖枝切成10cm長的插條,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3cm進行扦插育苗,待生根、發芽后移植到大田培育。
2.移栽
(1)薄荷在第二年早春尚未萌發之前移栽,早栽早發芽,生長期長,產量高。栽時挖起根莖,選擇粗壯、節間短、無病害的根莖作種根,截成7~10cm長的小段,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開l0cm深的溝。將種根按10cm株距斜擺在溝內蓋細土、踩實、澆水。
(2)摘心打頂,5月份當植株旺盛生長時,要及時摘去頂芽,促進側枝莖葉生長,有利增產。
3.頭刀期管理(出苗到第一次收割)
(1)查苗補栽:田間基本全苗后,應及時查苗,對缺苗或苗稀的點、片要進行補栽。
(2)中耕除草:全苗后,行間中耕除草,株間人工除草,以保墑、增(地)溫、消滅雜草、促苗生長。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收割前拔凈田間雜草,以防其它雜草的氣味影響薄荷油的質量。
(3)適時追肥:在苗高10~15cm時開溝追肥,每畝施尿素l0kg,封行后畝噴施5ml噴施寶+磷酸二氫鉀150g+尿素150g兩次。
(4)科學澆水:薄荷前中期需水較多,特別是生長初期,根系尚未形成,需水較多,一般15天左右澆一水,從出苗到收割要澆4~5次水。封行后應適量輕澆,以免莖葉瘋長,發生倒伏,造成下部葉片脫落,降低產量。收割前20~25天停水。收割時以地面“發白”為宜。
(5)病害防治
①黑脛病,發生于苗期,癥狀是莖基部收縮凹陷,變黑、腐爛,植株倒伏、枯萎。防治上可在發病期間畝用70%的百菌清或40%多菌靈100~150g,兌水噴灑。
②薄荷銹病,5-7月易發,用25%粉銹寧1000~1500倍液葉片噴霧。
③斑枯病,5-10月發生,發病初期噴施65%的代森鋅500倍液,每周一次即可控制。
(6)蟲害防治
薄荷主要害蟲有“造橋蟲”,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8月下旬左右。一般蟲口密度達10頭/m2,每畝可用敵殺死15~20ml,噴灑1~2次。
(7)適時收割
7月初,當薄荷主莖10~30%花蕾盛開時,開始收割。收割時要齊地將上部莖葉割下,割下的薄荷立即攤開晾曬,不能積壓,以免發酵。薄荷收割過早會降低出油率,收割過晚,薄荷里呋喃含量增加,影響油的品質。曬蔫的薄荷及時扎捆,代蒸餾煉油用。
4.二刀期管理(第一次收割后到第二次收割前)
(1)二刀期薄荷生長期較短,頭刀收割后要及時抓緊時間清掃落葉,供蒸餾煉油用。要盡快鋤去地面的殘茬、雜草和匍匐莖(一般鋤深2~3cm),促使二刀苗的幼芽從根莖上出苗。(2)鋤殘茬后要立即澆水,促使二刀苗早發、快長,延長生長時間,增加產量。二刀期澆水3~4次,苗高10~15cm時,畝撒(溝)施尿素l0kg,葉面追肥1~2次,收割前拔大草1~2次,做到收割前田間無雜草。
5.收獲
(1)收割時間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曬到7~8成干時,扎成小把,再曬至全干。以身干滿葉,葉色深綠,莖紫棕色或淡綠色,香氣濃郁者為佳。
編輯:任榮萍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