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為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以果實入藥。有斂肺,滋腎、止汗,止瀉、瀉精功效,臨床常用主治咳喘、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精神衰弱。主產于東北、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山東、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喜蔭蔽和潮濕環境,腐殖質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均可栽培。耐嚴寒,忌低洼地,幼苗怕強光。

1、選地整地

選擇潮濕的環境、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腐殖質土壤,有灌溉條件的林下、河谷、溪流兩岸、15度左右山坡,蔭蔽度50%~60%,透風透光的地方,地勢選好,整地、翻地、耕細作畦,低洼易澇雨水多的地塊可做成高畦,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較少的地方做成平畦,不管哪種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層,畦寬120~150厘米,長視種子和地勢而定。每平方米施腐熟廄肥5~10千克,和床土攪拌均勻,摟平畦面備播種。

2、播種

五味子播種分春播和秋播。春播5月撒播或條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0.03千克左右。澆透水,蓋草保墑。出苗后撤去蓋草,搭架遮蔭,透風和少量陽光。苗高5~6厘米時拆除架棚,按株距5厘米定苗,追肥尿素每公頃5千克,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定植到大田,按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定植。每年追一次肥,根莖處生出的新枝及時剪掉。在實際生產中采用秋播為好。也有的用當年新種子。清水漂洗去果肉,控干于8月份播種,以后搭100~150厘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葦簾或簾遮蔭,土壤干旱地澆水,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撤掉遮蔭物,經常除草。冬季小苗要覆蓋草,翌春即可定植。南北行間或等高栽植,株行距50~100厘米×150~200厘米。

扦插繁殖:春天植株未萌動前選一年生枝條或秋天花后期,雨季剪取堅實健壯枝條,剪成12~15厘米長一段有2~3個芽,上切口平下切口剪成45度斜面,插條基部用ABT1號生根粉150*10的-66次方浸6小時或萘乙酸NAA、500*10的-6次方浸12小時,混拌好的壤土3份沙1份的苗床上,行距12厘米,株距6~9厘米,斜插入的深長為插條的2/3,床面蓋藍色塑料薄膜,經常澆水,也可在溫室用電熱控溫苗床扦插,床面蓋藍色塑料薄膜和花簾,調溫。遮光,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90%,蔭蔽度60%~70%,生根率在38%~87%,第二年春定植。

3、田間管理

灌水施肥:五味子喜水喜肥,苗期生長很慢,所以要常澆水、除草、施肥。孕蕾開花結果期除了供給足夠水分外,需要大量肥,一般一年追兩次,第一次展葉前,第二次開花前,每株追施腐熟農家肥5~10千克,距根部30~50厘米,周圍開15~20厘米深的環狀溝,勿傷根,施后覆土;第二次追肥,適當增加磷鉀肥,促使果成熟。

搭架:移栽第二年后,搭架,材料用水泥柱或角鋼做立柱,用木竿或竹竿或8號鐵絲在立柱上部拉一橫線,每個主蔓處立一竹竿或木竿,高250~300厘米,直徑1.5~2厘米,用繩固定在橫線上,按右旋方向引五味子莖蔓上架,用繩綁好,以后都自然上架了。

剪枝:每株選留3~4個粗壯枝條培育外,其余大部分基生枝均剪掉,一年分春夏秋三季剪枝。

①春剪:剪掉短結果枝和枯枝,長結果枝留8~12個芽其余截去,剪后枝條疏密適度,互不干擾,萌發前進行。

②夏剪:5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進行,剪掉基生枝、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對過密的新生枝也要疏剪或截短。

③秋剪:落葉后進行,剪基生枝。三次剪枝都要注意留2~3個營養枝作主枝,并引蔓上架。

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間要及時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勿傷根,同時在基部做好樹盤,便于灌水。

4、病蟲害防治

葉枯病:發病初期從葉尖或邊緣發起,感染整個葉面,使之枯黃脫落,嚴重時果穗脫落。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發病初期用1:1:100倍波爾多液噴霧,7天1次,連續數次。

卷葉蟲:幼蟲危害,造成卷葉,影響果實生長,甚至脫落。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或40%樂果1000倍液或80%敵百蟲1500倍液噴灑。

5、采收與加工

五味子實生苗5年后結果,無性繁殖3年掛果,一般栽植后4~5年大量結果,8~9月果實呈紫紅色摘下來曬干或陰干,適時采收很重要,否則涉及到產量和質量。采早商品質量差,采晚熟的太過,果皮易破裂,曬晾不方便。曬果方法是:席子底下墊樹枝,席上放3厘米厚的五味子,曬3~5天果皮有皺紋,輕輕攪動,經2~3周即曬干。采收季節遇陰雨天,要用微火烘干,但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揮發油易揮發,果粒變焦。



編輯:李瑋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五味子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五味子為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以果實入藥。有斂肺,滋腎、止汗,止瀉、瀉精功效,臨床常用主治咳喘、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精神衰弱。主產于東北、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山東、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喜蔭蔽和潮濕環境,腐殖質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均可栽培。耐嚴寒,忌低洼地,幼苗怕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