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又名大力子,具有散風熱、利咽、透疹、消腫解毒的功能。分布于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廣西等省區,多為栽培。野生品多生于山野路旁、溝邊、荒地、山坡向陽草地,林邊或村鎮附近。多栽培干濕潤肥沃的沙質壤十或黏質壤土。
1.選土整地
選土質疏松、沙質肥沃壤土栽種。先深挖20~23cm,打碎整平,然后按行距100cm、株距135cm打穴,穴深3~6cm。每667㎡用肥灰200kg、大糞200kg(發酵后)作基肥。約栽500株/667㎡。
2.播種
在春初2~3月播種,也可在初秋7~8月播種(從充分利用土地來說以秋播為宜)。種子應選充實飽滿的,每667㎡需種子0.3kg。每穴下種4~5粒,播種10天左右發芽,待幼苗長出3~4片葉子時,可進行間苗,使每穴留一株最健壯的小苗。
3.田間管理
播種后在3月間將出苗時需松土1次,7~10cm深,并進行追肥,每667㎡用大糞150kg加水150kg,離蔸3cm遠施下,再蓋土。夏、秋間需注意除草1~2次,冬用牛糞覆蓋過冬,第2年春初,以蔸心抽出獨莖,莖上分枝多,于2~3月間苗高35cm時進行1~2次中耕除草。5月開花,花期約半月,花落結果,果實在大暑邊黃熟。
4.病蟲害防治
(1)黑斑病:黑斑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和葉柄出現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有時病斑上出現不規則輪紋,多個病斑連接成片,其周圍產生黃色暈環。葉片薄且易破裂。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密度不宜過大,輪作,摘除病葉集中燒毀。藥劑防治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1000~15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2)菌核病:菌核病也是真菌性病害。病害先從下部葉片上發生,病斑較大,引起腐爛,進而危害葉柄和莖部,使植株腐爛、折倒。有時全株感染,表面覆蓋濃密的白霉。后期腐爛的莖很快失水,自霉聚積,地上莖上有黑色菌核。防治辦法同上,也可在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就能殺死菌核。
(3)蟲害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
5.采收與加工
農歷8~9月剪下成熟果枝,攤放地上漚3~5天,曬干后,打落種子,除去雜質即得。加工時防止刺毛飛入眼內,并注意防護。
編輯:任榮萍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