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北方人不吃動物下水的,不說別的,魯菜里面的代表性菜肴九轉大腸,這是典型的下水哈,而且是魯菜里面的代表性菜肴。
再有就是市民向的老北京的各種小吃其實都是下水哈,比如說炒肝,鹵煮。炒肝就是用豬大腸和豬肝來做成的早餐小吃,還加入了豬心和豬肺,所以有人第一次點這個的時候還以為是炒菜,結果端上來一碗像雜碎湯一樣的濃稠的湯汁的時候都蒙了。吃炒肝還有講究就是順著碗邊喝,不用筷子也不要勺,這樣方顯正宗。 至于說鹵煮那就蠻橫很多了,直接就是以大腸為代表的一堆鹵煮下水,加上餅子一起吃,真的是蠻橫,只是現在大家肚子里油水都多了,市場也就越來越小了。除了終極愛好者,其他人只是去嘗個新鮮了。 而牛羊肉菜的下水也不少啊,比如說老北京的爆肚,這沒有羊肚牛肚那該怎么吃啊。并且正宗的老北京爆肚特別有講究。特別是羊肚,分出了八個部位,這八個部位的口感各不相同。 分別是食信(口感較硬,不好嚼爛);肚板(瘤胃,口感脆,不易嚼爛);肚領(瘤胃上的一條隆起,老饕的心頭肉,肉厚,口感脆嫩);肚仁(將肚領的皮去掉,留下的白嫩部位。口感最為細嫩,價格也最貴);葫蘆(如果火候稍過便完全無法嚼動);散丹(瓣胃,相當于牛百葉。口感較平均,口感脆嫩);蘑菇(皺胃,嫩白色,口感較韌);蘑菇頭(蘑菇的末端部分,就是消化道出口了,味道你可以想象。但是產量小,一般的店里是沒有的)。 如果非要說南北方的差別,那大概是北方的下水處理沒有南方那么精細,比如說,小型動物的內臟,之前確實是很少吃。比如南方經常吃的雞雜和魚雜,這些都是很少吃的。 這大概有幾個原因。 一是北方大部分區域并不臨近河湖海,之前很少吃魚,即便是能得到魚其實也大多不新鮮了,魚的內臟又特別容易腐壞,如果不是活魚宰殺的情況,那很難去去吃里面的內臟了。 二是北方人飲食習慣相對粗放,基本上沒有南方那么精細。所以要清洗雞腸子這些內臟下水那是很難做到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扔了不要了。 三是北方的香料相對沒有那么豐富,所以在處理內臟的時候,會有一些捉急。不像南方的麻辣可以解決一切異味,即便是沒有麻辣的鹵水里面,沙姜豆蔻也是不錯的配合,但是在北方家庭處理起來,確實有點麻煩。 所以呢,并不是北方人不吃下水,而是大家對于食材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