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和老人一樣是火災的高危群體,特別需要保護。向幼兒傳授消防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幼兒安全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
不少幼兒園用教幼兒消防拍手歌的方式向他們傳授消防知識和技能,認為這種方式既容易,又很快見效。 當幼兒朗朗上口地背誦拍手歌時,老師和家長會很有成就感,以為幼兒掌握了防火和逃生的知識。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幼兒背出消防拍手歌靠的是機械的記憶,就像背唐詩宋詞一樣,難以理解歌中的知識,更難以在真正發生火災時正確地應用它們。 3—6歲的學齡前幼兒,其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幼兒只有在聽、看、玩是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 例如,幼兒在學習簡單計數和加減法時,常常借助數手指,實際活動一停止,他們的思維便立即停下來。 因此,用游戲這種寓教于樂的動作思維教幼兒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是最適合的方式。 例如,教幼兒玩煙氣層下逃生的游戲。讓4個孩子分別抓住一張床單的4個角,代表火災煙氣層。先把床單居高,再逐漸放低,讓其他孩子根據床單的高度,分別采用直立、彎腰和匍匐的方式從床單下穿過,以不被床單碰到為成功。 讓幼兒重復多次做這個游戲,教他們一兩次是記不住的,再對成功者進行表揚、獎勵,以加深印象。 一旦發生火災時,老師只要告訴孩子象游戲中那樣撤離到戶外,孩子們就會用正確的行進姿勢逃生了。 又如,教孩子們玩身上著火怎么辦的游戲。在孩子們的背后貼火焰狀粘紙或綁一個紅色的氣球。 老師喊口令:站住、躺倒、打滾,讓孩子們做相應的動作,打滾時要他們用手蒙住臉,避免臉部燒傷。 反復做這個游戲后,孩子們一旦身上真著火了,就知道怎么辦了。 我國沒有規定幼兒要穿阻燃衣服的標準,而且幼兒穿化纖衣服的不少,這個游戲在消防安全上很有實用價值。 拍手歌本身是傳授消防知識不錯的方法,可用于有了一定認知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的小學生,用錯對象,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END 文|范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