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000 篇文章
今天,您的牙刷對了嗎?2019年9月20日是全國第三十一個愛牙日,我們的主題依然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
每天,我們都要進行日常口腔保健活動—刷牙。在臨床上,我們經常讓患者在牙模上模擬口內刷牙,有人豎刷;有人橫刷;有人很隨意,沒規律……雖然刷牙這個行為經歷了從古至今漫長的發展歷程,但刷牙本身似乎一直被認為是件“小事”,有空刷幾下,沒空著急不刷似乎也沒啥,一天一次也行,一輩子不刷也可能,當然也有人疑惑,我天天特別認真的刷牙,每天三次呢,怎么我的牙齒還壞,我的牙齦還出血……還是有齲病、牙周病等等牙齒問題。 問題到底出哪了? 首先,刷牙,刷掉的是什么?您了解嗎? 我們刷牙主要刷的牙菌斑、食物殘渣及軟垢等等。牙菌斑是細菌性生物膜,是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間或修復體表面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性群體。菌斑的重要特點:粘附于牙面,薄而無色,不易觀察,去除后不斷在牙面重新形成。所以及時有效地進行牙齒清潔去除菌斑是預防牙齒疾病的關鍵。 用什么方法刷呢? 目前中華口腔醫學會推薦使用水平顫動拂刷法:水平顫動主要是去除牙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拂刷主要是清除唇(頰)舌(腭)面菌斑。將刷頭置于牙頸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刷毛與牙長軸大約呈 45°角,輕微加壓,使一部分刷毛進入牙齦溝內,部分置于牙齦上,以 2~3 顆牙為一組開始刷牙,用短距離水平顫動的往返動作,加壓扭轉牙刷,刷毛轉向牙合。在同一個部位至少刷 10 次,然后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繼續拂刷牙齒的唇( 頰)舌(腭)面;刷完第一個部位之后,將牙刷移至下一組 2~3 顆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與第一個部位保持有重疊的區域,繼續進行下一個部位的刷牙;刷上前牙舌面時,將刷頭豎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觸齦緣,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時,自下而上拂刷;刷咬合面時,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離來回刷。 據調查,牙刷刷牙一般能清除約 65% 的菌斑,剩下 35% 的牙菌斑都在牙齒鄰接面(牙縫),部分牙齦緣下,以及牙齒排列不齊造成的死角里藏著,默默為引發齲病與牙周病貢辛勤耕耘。 有哪些輔助刷牙的小工具呢? 我們可以配合使用牙線,牙間隙刷,一天至少一次。正常牙間隙我們使用牙線, 首先,取一段約25~30厘米長的牙線,將兩端各繞在左、右手的中指上,拉緊。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控制牙線,用同側手的拇指和對側手的食指掌面繃緊牙線,然后將牙線通過接觸點壓下去;若接觸點太緊,不要用力將牙線從接觸點上壓下去,易繃斷牙線或用力過猛創傷牙齦,做前后拉劇式動作通過接觸點;將牙線貼緊牙面,呈“C”型包繞牙面,上下移動清潔牙面,注意不要損傷牙齦。 當由于牙周病或年齡的增大等原因出現牙齒間牙間隙變大時,就需要使用牙間隙刷了。相比于牙簽,牙間隙刷不僅能清除牙齒之間的食物殘渣,還能清除牙菌斑,同時更不容易損傷牙齦。我們選擇合適的型號和直徑:I型或短柄的牙間隙刷適用于前牙,方便施力;L型牙間隙刷則可以深入后牙的牙縫,便于深層清潔。直徑的選擇則以能夠順利通過牙縫,又能讓刷毛刷到兩側牙齒為宜,過大的牙間隙刷不要暴力進入牙縫,以避免損傷牙齦。選擇好合適的牙間隙刷后,對著鏡子水平從頰側到舌側水平通過牙縫,以防損傷牙齦。用完牙間隙刷之后,記得隨時清洗和晾干,發現刷毛有彎曲脫落等問題,及時更換。 從現在起,刷對牙,掌握科學有效的刷牙方法,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我們人人在行動。 今天是祖國七十華周年誕,有國才有家,祝愿我們的祖國母親永遠繁榮昌盛。我愛你,中國! 作者:中國科學院中關村醫院口腔科 許麗麗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