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神經性貪食癥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沒有錯。

平常看吃貨阿爾法、燒烤愛好者胖砸、火鍋愛好者助理妹子吃飯,我就覺得已經很夸張了;可前兩天收到一封小特工的來信,更是讓我服氣——對一些人來說,吃可能是當前生活中最減壓或者最忍不住的事。

催吐,有人是第一次聽說還有這種操作吧?其實在現代人群里,不少人偷偷在自家浴室里這樣做過,只是不想告訴別人。尤其是在網絡吃播大火之后,鋪天蓋地的“大胃王”,不得不引起小蒲姐的關注。


想讓自己開心一點,克制不住自己暴飲暴食的欲望;吃完后又后悔內疚,于是催吐之,以為萬事大吉。


這就是今天小蒲姐做這個選題的初衷,因為這般對待自己并不會“解了口腹之欲,又不影響體重”,你知道它能帶來多少危害嗎?希望今天你用10分鐘的時間去讀完此篇,好好了解它。

人的胃不是大小固定的布袋,倒像是個能夠自由伸縮的厚壁氣球。在空腹狀態下,成年人的胃容量僅為50毫升,在進食之后能夠達到1500毫升,最大容量甚至可以達到3000毫升。


胃除了會隨著食物的進入而不斷擴容,在食物進入胃約5分鐘后,胃也會緩緩地開始排空。在胃的蠕動之下,食物進入十二指腸,逐漸被消化吸收。

胃的容量這么大,還能一邊吃一邊排空,大胃王們一頓能吃下這么多東西似乎也不足為奇了。

更何況,總和大胃王緊緊關聯在一起的關鍵詞,是催吐。

在吃播視頻上經常能刷到一個彈幕,說明這是“人民群眾”共同的疑問:美食博主們的身材都勻稱有加,那些吃進肚子里的熱量都去哪兒了?

吶,小特工and老探員都學過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總量不變。

吃了這么多東西,就算一天24小時都在鍛煉,要完全消耗這些熱量也是很難的吧?當小蒲姐看到催吐這個關鍵詞的時候,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醫學上,催吐和洗胃類似,是在誤服了毒物之后,進行急救的方法之一。可現在,它變成了暴食之后,救體重于水火之中的一種方式。






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不是胃。胃的作用像是研磨攪拌機,它讓食物顆粒變得更小,更容易消化。吃播博主們用摳吐的方法,把吃進胃里的蒸羊羔兒、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爐豬、爐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吐出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體重。

熟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可能一下子就看出來“大胃王”和本文開頭寫求援信的小特工的共同點了。

對,這種暴食之后又催吐的行為,是一種進食障礙——神經性貪食癥。

有神經性厭食癥的人會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克制自己進食,讓自己的體重明顯低于正常的體重,可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障礙,如月經紊亂或軀體功能紊亂等問題。


神經性貪食癥和神經性厭食癥相反,得了神經性貪食癥的人,會反復大量進食,而且有著難以控制的進食欲望,經常要吃到“肚子快要撐爆”才罷嘴。


雖然神經性厭食癥、神經性貪食癥患者表現完全相反,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在以瘦為美的審美趨勢下,過分關注自己的體形、體重。

有研究人員認為,神經性厭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它們經常交替出現——吃了大量食物之后,又會擔心發胖,所以會采取各種方法減輕體重,比如催吐、濫用瀉藥、禁食等。


對于神經性貪食癥患者來說,暴食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出口。可是一旦開始,就掉入了暴食→害怕肥胖→催吐→厭食→暴食的怪洞。

神經性貪食癥是種進食障礙,和普通的心理疾病不太一樣。它不止摧毀心理健康,還對身體健康痛下毒手。不信?一起往下看。首先光是催吐就夠瞧的了。


催吐,就是用手指摳喉嚨;它引發的蝴蝶效應,是一場消化系統的大暴亂。


嘔吐之前,聲門和鼻咽通道會先關閉——這是身體為了防止氣管和鼻腔嗆入嘔吐物的保護措施。


接著,與十二指腸連接的大門——幽門收縮關閉,胃逆向蠕動,為嘔吐物沖入食管做準備;胃體胃底的張力減低,與食管連接的大門——賁門打開,胃竇部、膈肌和腹壁肌強烈收縮,腹壓驟增。


最后,嘔嘔嘔——嘩啦,胃里的食糜逆消化道而行,經過賁門、食管,咽喉、口腔奔涌而出。




長期催吐帶來的后果呢?則更可怕!


手指受傷


用手指摳喉是常用的催吐方式,催吐時可能會咬到手指,所以手指上往往會出現很多齒痕,甚至會被磨出繭子。


變催吐臉

在嘔吐的時候,不止腹肌和膈肌在用力,臉部也在用力。臉部用力的時候,容易造成血管擴張,導致面部水腫。而且反復的催吐會引起唾液腺腫脹,讓下頜和腮幫子明顯變大,導致臉部下垂、皮膚松弛。簡而言之:變丑。


脫發

吐出來的不止有吃進去的食物,還有身體中的大量消化液和水分,容易造成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營養失衡,造成脫發。


牙齒變黑、脫落
吐出來的胃酸和其他消化液,會腐蝕牙齒,讓牙齒逐漸變黑甚至脫落。


反流性食管炎
長期催吐會影響到正常的進食和消化。在吐得一塌糊涂時,胃的賁門是長期打開的,賁門括約肌可能會因此松弛,讓胃酸更容易進入食管,從而患上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和胃黏膜可不一樣,不能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胃酸反流,很容易讓食管黏膜出現潰瘍。知道嗎?食管黏膜潰瘍,很可能誘發食道癌。

便秘

長期催吐會導致消化道紊亂,導致腸胃運動不規律,易便秘。


內分泌紊亂
由于長期營養不良,催吐的人往往內分泌紊亂,有些女孩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的問題。


胃穿孔

一次次地大量進食,有導致胃穿孔、食管破裂、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腸炎等嚴重消化道疾病的風險,甚至帶來死神。

身體已經滿身瘡痍,而神經性貪食癥帶來的心理層面的傷害,更是讓人崩潰的深淵。


1.焦慮抑郁
吃東西能滿足大腦犒賞系統,從而緩解壓力。但是暴食帶來的負擔感和抑郁,往往蓋過了這短暫的輕松。在暴食后,人會處于歉疚狀態,對自己的評價極低,可能會加重抑郁、焦慮的癥狀。


2.睡眠質量差
焦慮、抑郁狀態會導致失眠的出現,但是在暴食、嘔吐之后,由于血糖不穩定、水電解質流失,患有神經性貪食癥的人經常昏昏欲睡,疲憊不堪。

3.注意力、記憶力下降
長期失眠、營養不良會導致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4.社交孤立

神經性貪食癥患者的自我評價較低,可能會遠離人群,不愿意社交,但是單獨一人的時候又很容易誘發暴食。


5.自殺行為
沒有辦法解決暴食和催吐的這個循環,又不愿意向別人尋求幫助,很多貪食癥患者選擇自殺的方式來獲得解脫。

所以,暴食或暴食之后催吐,都是需要去看醫生的。


醫生會根據狀況,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一般使用5-HT再攝取抑制劑等抗抑郁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抗驚厥藥進行抗貪食治療。注意:越早接受治療,效果越好。


神經性貪食癥是可以治好的,只要經過合理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暴食和催吐的癥狀會逐漸消失。

節食減肥需謹慎,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的狀態。

用“以食為天”這四個字來形容神經性貪食癥患者的生活,是挺貼切的。因為遇到一些情況,吃變成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甚至是唯一的寄托,小蒲姐非常理解,可是,腸胃不能消化焦慮和抑郁,催吐更是帶不來健康和美麗。

心里裝著什么煩惱的事,別憋著,發泄出來,告訴蒲公英醫學情報總局吧。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

小蒲姐參考情報:
1.朱大年.生理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郝偉,陸林.精神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于學忠,周榮斌.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急診醫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




死于催吐

圖文簡介

長期用暴食后催吐來宣泄壓力,身心只會全面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