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038 篇文章
對于每一個糖尿病醫生來講,治療目標中一方面是幫助患者控制血糖,另一方面需要關注各種慢性并發癥。并發癥越少,來的越晚,糖友的生活質量也會越高。 那么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主要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發癥可以累及全身,主要特征性慢性并發癥包括以下幾種: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之一。早期臨床特征為持續性的蛋白尿(部分病友可表現為尿里泡沫多),逐漸出現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最后病情進展至晚期, 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約35%。定期進行尿蛋白/肌酐的檢測可以幫助發現有沒有早期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友患病后5~9年,約10%會發生;患病15年后,約50%發生視網膜病變。是引起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要每年進行眼底檢查,明確是否出現視網膜病變,如果出現問題,及時治療。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可表現為對稱性的手套樣或襪套樣感覺障礙,如麻木、疼痛、感覺異常、灼熱感, 后期可表現為感覺減退甚至消失。患病率達60%~90%, 約1/5的患者在糖尿病確診前就已經存在神經病變。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可以表現為尿潴留、頑固便秘或腹瀉、出汗異常、心悸或心動過緩等。 下肢動脈病變 下肢動脈病變是外周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的一個組成成分,表現為下肢動脈的狹窄或閉塞。雖然不是糖尿病的特異性并發癥,但糖尿病患者發生下肢動脈病變的危險性較非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加,而且發病年齡更早、病情更嚴重、病變更廣泛、預后更差。早期癥狀為“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走一段路就出現下肢酸痛,需要停下來休息后,才能再行走。 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并發癥之一,重者可導致截肢。截肢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為糖尿病所致。 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患的獨立危險因素。容易合并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梗塞等。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何時發生? 在已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目標。 1型糖尿病因為一般急性起病,容易判斷起病時間,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一般在起病后5年后出現,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隨訪。1型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以在隨訪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蛋白尿”和定期進行眼底檢查。 2型糖尿病多發病隱襲,在糖尿病確診時糖代謝紊亂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診斷糖尿病時已經存在并發癥。因此,在最初診斷糖尿病時,就建議進行糖尿病并發癥的篩查。一旦發現,盡早干預,防止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很多因素相關, 除了糖尿病病程,還與遺傳、年齡、性別、血糖控制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關。 如何防止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防止慢性并發癥的宗旨就是要“綜合控制”各項指標 首要任務是控制血糖,防止血糖過高、過低,防止血糖過度波動。 好好控制血壓:高血壓和糖尿病因為影響血流都會增加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風險。一定要把自己的血壓控制在目標范圍,而且要經常檢測血壓。 控制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做好飲食控制:控制飲食是進行體重控制的重要措施,要合理安排飲食。總的來說,粗糧、蔬菜、適量水果都是健康食品,另外要把握合適的量。 每天動起來:適宜的運動可以保證心臟功能、促進血流,也有益于血壓和血糖的控制。記住,最簡單的方法是每日走上半小時!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 李穎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