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

  有“資深”糖友拿自己舉例,表示吃保健品對降血糖很管用,長期服用真的可以不用吃藥和打胰島素了。

  辟謠:

  有些慢性疾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存在長期服藥和打胰島素有毒副作用、會“上癮”的心理負擔,又求健康心切,每每被別有用心的保健品宣傳誤導,認為保健品對疾病有直接療效,甚至拿保健品當藥品服用。實際上,保健品應該稱為保健食品,它與藥品有嚴格的區別,是不能用來替代藥品的。

  第一,定義有區別。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第二,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標準有區別。藥品必須在制藥廠生產,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氣清潔度、無菌標準、原料質量等,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藥都要達到GMP標準(藥品生產質量規范);而食品的生產標準則比藥品生產標準低,僅僅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合格即可上市。

  第三,功效有區別。藥品一定要經過大量臨床驗證,并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查批準,有嚴格的適應癥,有規定的劑量、規格,治療疾病有一定療效;而保健食品則沒有治療作用,標簽、說明書主要內容也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第四,產品說明和廣告宣傳有區別。藥品有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的詳細的使用說明書,寫明適應癥、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而且只有OTC可以通過廣告宣傳,處方藥不得以商業廣告形式推廣;保健食品的說明書不會這樣詳細、嚴格,比較容易被利用作夸大其詞的廣告宣傳。

  第五,批準文號有區別。正規藥品的包裝上一定能看到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或Z.S.J.B)+8位數字”,即國家藥監局批準生產、上市銷售的藥品,H字母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成藥、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進口藥品國內分包裝、B代表保健藥品。藥品的批準文號可以登陸NMPA官網“藥物查詢”項目下進行查詢,查不到或與實物不符就可以認定為假藥。

  

  保健食品也有批準文號,一般為“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如“腦白金”的批準文號是衛食健字(1997)第723號。

  

  總之,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沒有臨床治療作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目前還沒辦法根治,需要長期服藥。慢性疾病患者要正確對待疾病,注意密切監測自身指標,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不要相信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藥物使用,以免引發多種嚴重的急慢性并發癥,如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并發癥;血壓波動過大,會對心腦血管造成嚴重損害,引發心梗、腦卒中等。購買保健食品時要理性,不要將其當作“救命稻草”而擅自停藥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

  辟謠專家:王寶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中國藥學會合理用藥科普傳播專家團成員

  復核專家:劉煥龍,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西院區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中國藥學會科學傳播專業委員會委員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萬能保健品直降血糖,不吃藥不打針,你信了嗎?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