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是怎樣形成的?
編譯 姜聯合
1 背景知識
太陽有時候看起來是橘黃色的,有時候是紅色的。該實驗將有助于你理解太陽為什么會有這些色彩變化。大氣中存在很多用肉眼看不見的塵埃微粒,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這些微粒時會被散射。
可見光是由一連串的顏色組成的,這些顏色就是我們在彩虹上看到的一系列可見單色光,它們在光譜上覆蓋了從紅色、橙色到藍色、紫色的光譜范圍,紅橙色的波長比較長(700--590納米),而藍綠色的波長較短(490--400納米)。
當光在大氣中遇到粉塵顆粒時,藍、綠色光由于波長短而最容易被散射,紅、橙色光被散射得較弱。在日出或日落時,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比較低,此時的大氣層比正午時分的大氣層厚,因此穿過大氣層的太陽光會撞到更多的塵埃顆粒,其中藍、綠色光被強烈散射,從而使得天空呈現出紅色。
2.實驗目的
1 )理解可見光光譜
2) 確定光譜中各種顏色的順序及它們不同的波長
3.實驗材料:
兩個燒杯或干凈、透明的飲用玻璃杯,水,牛奶(不超過10毫升),滴管或移液管,勺子,閃光燈,白色墻或白色背景
4.實驗步驟:
1)分別在兩個燒杯上標記為“水”、“水和牛奶”;
2)向兩個燒杯里分別倒入150毫升水,并把它們放置在白色墻或白色卡片前面;
3)打開手電筒,使光穿過兩個燒杯,觀察投影在白色墻上面的亮光;
4)同時,把手電筒放在標注有“水和牛奶”的燒杯前,并慢慢向該燒杯中滴入幾滴牛奶(大約10滴)直到墻上的光變為橙色,同時隨意攪拌溶液。注意不要加太多牛奶,否則,水會變得不透明,從而致使光不能穿過。
5.思考題
1) 當光線直接照射在玻璃杯上時你看到什么顏色?
2)當光線照射在玻璃杯邊緣時候你將看到什么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