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天氣漸微涼,是冬棗上市的季節(jié)。
冬棗 VC含量是獼猴桃的 5 倍;是蘋果的 60 倍;是當(dāng)之無愧的 VC 之王。
加上它脆甜爽口,是很多人秋冬季首選水果~
但買的冬棗好像都有點過甜,而被懷疑是泡過甜蜜素的。
這些年,市面上也確實有不法商販用甜味劑浸泡冬棗。
但其實冬棗本身有 20% 多的糖,不需要借助甜蜜素,只靠自己就能很甜,只要給予它足夠的成長時間。
難就難在部分商販為了讓冬棗提早上市、多賣點錢,根本不會給冬棗自身變甜的時間,而是采取了不法行為。
但實際上,泡了糖精或甜蜜素水的冬棗,只是表皮甜,拿回家用清水沖洗后可就未必了。
更有甚者,為了讓冬棗看起來更熟更紅更甜,用了糖精或甜蜜素的熱水給冬棗“洗個澡”
人工“催熟”冬棗。
我們也做了一個實驗:
▲用沸水淋沖冬棗
證實熱水確實會讓冬棗的皮變紅,看起像是熟透了。
冬棗被熱水燙后之所以很快變紅,可能是其中的花青素遇高溫變色,也可能是燙過之后釋放出了乙烯,催熟了冬棗。但糖精跟催熟并沒有關(guān)系,只是為了讓表皮嘗起來更甜而已。
那怎么判斷自己買的冬棗是否為人工“催熟催甜”呢?
俗話說“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糖精熱水泡熟的和天然變熟的冬棗,還是有明顯區(qū)別的。
1、看外觀
熱水泡熟的紅的很均勻,且紅綠界限分明。天然熟的紅綠相間,且紅色深淺不一。
2、摸手感
糖精棗表面會有點黏黏的,皺皺的,沒有天然棗光滑。
3、嘗味道
糖精棗甜在表面,酸在肉里。天然棗甜味表里如一。
甜味劑允許在部分食品里添加,但新鮮水果不在此列。
也就是說,甜味劑是被禁止用在新鮮水果上的。
而且,食用過多添加糖精鈉的冬棗,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大家在購買挑選冬棗時,盡量挑選紅綠相間的冬棗,全身紅的或者皮甜肉不甜、表面起皮的
就不要輕易購買了。
參考文獻(xiàn): [1]人民網(wǎng):http://ah.people.com.cn/n/2014/1022/c354682-22685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