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能力建設實踐探討
姜聯合
1 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是增進國家科技發展后勁、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5年發表的《世界科技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根本上說是知識的差距,人才和勞動者素質的差距。”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關系到科技發展后勁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姚昆侖,國外科普獎勵一瞥)。我國許多專家學者指出,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低下已成為制約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嚴重的瓶頸之一。據了解,1989年美國和加拿大公眾基本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分別為7%和4%,到2000年美國增至17%,而2003年我國公眾基本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2%,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
科學素質科普,主要內容是提高全體公民的現代科學素質,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提高公民參與科學決策的意識和能力。我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專項內容,包括了重點人群(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工程(科技教育與培訓、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大眾傳媒科普能力建設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等);還有增加科普投入,建立科普事業的良性運行機制,鼓勵經營性科普文化產業發展等(中國科學院,科普著作獲國家科技獎——解讀我國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其中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項目開發與共享將是未來提升我國科普化能力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
20世紀80年代以后,為加強科學技術的傳播和宣傳,滿足公眾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科技政策的迫切了解,增大公眾對科技進步的支持力度,各個國家在促進公眾科學素質教育中紛紛設立各種獎項增強本國科技發展后勁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
1986年,英國皇家學會設立了“邁克爾.法拉弟獎”,鼓勵科學家為促進科普教育做貢獻。1988年,英國皇家學會科普教育委員會、皇家研究所、英國科學促進會和科學博物館共同創立了“朗—普倫斯科學書籍獎”。美國科學促進會設立了華盛頓科學寫作獎和威斯汀豪斯科學著作獎,獎勵學術著作和科普寫作的成果。1990年澳大利亞設立了“尤里卡科學普及獎”、“尤里卡科學書籍獎”、“尤里卡科學新思維獎”。在南美巴西,近年來設立了Jose Reis科學宣傳獎。1987年2月,印度政府還專門設立了“國家科普獎”。韓國設立了“振興獎”獎項。1998年加拿大會議局和加拿大首席信息雜志共同設立了“信息技術杰出獎”(姚昆侖,國外科普獎勵一瞥)。2005年度我國國家科技獎勵項目中,有7項科普著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可見,各個國家都充分認識到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是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優質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更成為公眾科學素質提高,科普與科學技術同步發展的重要內容。
2 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能力建設將引領和提升大眾科學素質科普的先鋒
2004年6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科技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兩院院士要承擔起向全社會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重任。
科技資源是提升科普能力、保證科普事業發展的最重要基礎資源之一,科技資源的科普化,就是將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資源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科技資源功能和作用的拓展與延伸,是其本身應用范圍的擴大,并不影響其屬性,但是卻從根本上實現了科普資源的豐富和科普能力的提高(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09年科技資源科普化亮點項目介紹)。
高端科技資源的科普化直接引領著大眾科學素質科普的高端,是國家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最前沿的資源,在快速提高大眾科技素質中具有示范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高端科技資源豐富,在京區就集中了國科學院研究院所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資源,在近幾年,前沿學科和熱點學科領域突出。特別是中國科學院高端科技資源具有明顯的優勢,近幾年來,一定程度上引領著我國科學的發展。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涉及的重點領域及其10個優先主題中中國科學院占8個;8個前沿技術中國科學院占4個;在科學前沿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中中國科學院也占有重要位置,特別是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處于世界前列;空間觀測暗物質粒子、碳片的發現和性質、染料敏化太陽電池新進展、離子液體研究發展新動向、從綠色溶劑到軟功能介質與材料、納米黃金的研發、微RNA治療干預進展及前景、2型糖尿病的遺傳學研究進展、體細胞重編程與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石墨烯—碳家族中又一種性質獨特的新材料、分子邏輯、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其介孔材料的制備、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及其對于基因組科學的重要影響、真核基因表達調控新興領域—表觀遺傳調控研究、基因突變與腫瘤、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研究的新進展、他汀類藥物療效和安全性分析等領域,中國科學院都引領著最新的科學前沿研究工作。同時中國科學院擁有眾多學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都將為高端科技資源的科普轉化提供基礎條件,其科普化將引領和提升大眾科學素質科普的先鋒,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能力建設也是增進國家科技發展后勁、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遠源。
3 我國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實踐與發展
我國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建設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已開展了多方面的嘗試和實踐。
3.1 依托中國科學院京區高端科技資源,加強我國高端科技資源的科普化能力建設,引領大眾科學素質的提升
項目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支持下,依托中國科學院高端科技資源,凸顯科普轉化過程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傳播,形式多樣,動靜態結合。
項目以科普展廳帶動科技資源科普轉化龍頭;深入挖掘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技術要點科普化展項;形成前沿科學可視化、多媒體、科普書籍、互動展品創意制作等多種科普轉化形式;項目貫穿精英科學家科技前沿科普講座內容,使整個資源轉化過程動靜態結合。
項目依托22個國家級研究所高端的科技資源,形成以科普展廳帶動科技資源科普轉化龍頭。包括國家動物館展廳、心理妙科學科普教育展廳、生物醫學與蛋白質科學科普教育展廳、污染土地修復科普教育展廳、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普教育展廳、世界最大500米直徑射電望遠鏡科普展廳、植物的文化科普展廳、華羅庚科學思想展室、“解物質之謎,展科學魅力”科普展廳、趣味力學互動展廳、國家圖書館科學綜合展廳。且在一定程度上深度挖掘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前沿熱點科普轉化展現12項。建成了前沿科學可視化系統3個,科普專題片4部,科普書籍10本,互動展品20個。
整個項目以科研項目和重點實驗室為平臺,一批科學家為科普導師隊伍,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參與其中,初步形成了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轉換模式。
3.2利用高端科技資源的科普轉化,建立青少年科技人才早期培養途徑,開拓青少年科學視野,提高科學素質,啟迪科學靈感
青少年是大眾科普教育的特殊群體,青少年時期是創新科技人才成長的重要階段,是青少年人性品格以及興趣愛好培養的重要時期,也是科學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青少年開展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又是青少年自身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
針對青少年的特點及青少年的成長歷程,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將對青少年的科學教育起到引領作用。通過高端科技資源科普轉化更加有利于實現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三個功能:即開拓青少年的科學視野,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啟迪青少年科學靈感。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對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早期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定途徑:即通過高端科技資源為青少年教育提供大量的學術支持和學術基礎平臺;通過科研項目實踐,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方法的探索和運用能力;通過青少年參與實驗室和野外科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科學試驗的驗證方法;通過文獻檢索,熟悉科學文獻與科學出版流程。在整個科技教育過程中貫穿對青少年嚴謹科學態度的錘煉。
北京市科委和教委開展的“翱翔”計劃和“雛鷹”計劃,也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資源,深入探索了科技與教育對接的機制,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進行了有意探索。
4 以澳大利亞為例,解析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青少年科技教育項目內涵
科學教育是一個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延展,是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成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特別是青少年處于科學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科學教育尤為突出重要。從澳大利亞青少年科技教育項目中可見一斑。
4.1 澳大利亞 CREST(CREativit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教育項目,以科學興趣促進科學素養提升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科學教育普及機構,設立了眾多的青少年科學教育項目。其中“科學家在學校”項目將科學家和學校、老師連接在一起,共同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其中CREST(CREativit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教育項目的特點是在高端科技資源的背景下,充分激發學生的科學熱情,以科學興趣引導青少年科學問題的提出,并請青少年自主設計科普展項或科學實驗過程,通過科學家對青少年設計項目的評估,再討論,與青少年一起深入科技教育要點。這種科學興趣的引導將長期持續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
4.2昆士蘭SPARQ-ed? 項目(Students Performing Advanced Research Queensland),以面對科學難題深入科學研究過程,體驗科學研究真迪,研究結果適時應用到科學博弈中
該項目是昆士蘭大學設立的青少年研究性成長項目,項目以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研究項目為依托,對科學家在科學實驗過程中遇到科學難題為基點,就科學家遇到的科學問題進行實驗設計,青少年同步與科學家實驗,并開展討論會,實驗結果將作為科學項目依據。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易于早期科學人才的發現。
4.3 澳大利亞可持續發展學校聯盟(The Australian Sustainable Schools Initiative (AuSSI)),以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科技資源”為科學問題,通過為青少年設定項目,以比較不同區域成果及展示帶動青少年科學成長歷程,并直接為科學發展服務
項目內容以水、能源、廢物利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交通、環境等問題為主題,挖掘科技資源并集約化,對不同區域的青少年就同一個科學問題在不同區域開展實驗活動,并組織青少年就實驗結果的異同展開討論,并分析原因,深入理解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其中水樣監測(Queensland Waterwatch monitoring and data
)項目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學生廣泛參與的一個項目,該項目為相關 “水”研究科學家和科學項目也提供了重要數據。
4.4昆士蘭科技大學高端科技資源課程開發教育項目,以大學高端科技資源為優勢,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段特點,開發圖文并茂,富于實踐體驗的多種科技課程,并由專職的科學交流人員每周定期到各個學校為學生授課,形成統一的高端科技資源科技課程授課規范和模式。
該項目根據前沿科學動態設置,不僅為學校提供了高端的科技資源,而且有效結合了青少年學生的課程,增加了課程的前沿學術力度,加強了學校的科學教育力度,廣泛及時地提升了青少年科學素質。
5 我國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建設持續發展及工作要點
縱觀國內外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的實踐過程,以已開展的項目為基礎,以點帶面,繼續挖掘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項目,并建制系統化,是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能力建設工作中今后的重要任務。
在突出高端科技資源優先的基礎上,科普化建設在大眾科普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動項目中,注重科學教育的功能實現,即開拓視野,提高素質,啟迪靈感。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注重科學態度的量化訓練;注重“科學記錄”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在項目的選擇上注重科學疑難問題對青少年興趣的引導。
在大眾科普項目中注重融入多媒體新技術,加強大眾的直觀體驗過程,與社會發展重點和公眾關注點相結合。
在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能力建設的機制完善中,注重制定支持科技資源科普化的政策法規體系,探討科技資源科普化的激勵機制和工作機制,加強政府統籌協調、科普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支持科技資源科普化項目和研究。在已有項目的基礎上,加強政策和政府引導,提高項目的持續發展力度,為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能力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進一步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姚昆侖,國外科普獎勵一瞥。www.65ce.com 。
2中國科學院,科普著作獲國家科技獎——解讀我國科技發展的新動向。http://www.cas.cn/xw/kjsm/gndt/200906/t20090608_647572.shtml
3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09年科技資源科普化亮點項目介紹。http://www.bjkw.gov.cn/n1143/n1240/n8216014/n8234138/823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