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紅樹
原創:姜聯合
夏日的海濱,人們在享受清涼一夏的同時,總會看到這些植物。
紅樹一般生長在有水的地方,是海邊抗擊臺風的重要樹種,胎生,果落遇泥即生根,長成新樹,氣生根繁茂,深深扎入泥中,遇風不倒,遇雨挺立,與狂風暴雨為伴,嚴守著海邊防線,幾百年屹立,與其所在生境共生死存亡,卻往往能怯后余生。
紅樹守護的不僅是自身的生存環境,也守護著大自然的一片美景,與其同在的湖泊、海洋,共同形成了濕地棲息地,為眾多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紅樹的這些品性全來自于其特殊的結構和所處的生境。
紅樹林由于長期處于被潮水淹沒的狀態,空氣非常缺乏,為吸納更多的空氣,紅樹表現出了極強的生存智慧。其細胞內含有一些中空的細胞,作為通氣組織,以減低空氣滲透的阻力,一般植物的細胞只含有2-7%的空氣,而紅樹則含有40%的空氣。同時紅樹林植物具有呼吸根,其根系如粗索,每隔一段距離長出一條,筆直向上伸展,突出地面30cm的“呼吸根”幫助空氣的滲入,很多支柱根自樹干的基部長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這一結構使紅樹抗擊暴風雨的能力增強。
處于潮間帶的紅樹,還能忍受較高的內部鹽分濃度,其處理鹽分的能力也表現出了很高的智慧。大部分鹽生植物均借著積聚一種脯氨酸(氨基酸的一種)來“平衡”滲透力,而一部分紅樹則主動出擊,采取鹽分排斥策略,它們通過積聚低分子量碳水化合物,防止鹽分進入樹根中的木質部,同時,通過超濾作用防止鹽分運送到其他各部分組織中,并且還能利用水泵原理,把多余的鹽分從根部排出,這樣使整個植物維持很低的含鹽量,表現最明顯的是秋茄和桐花樹(蠟燭果)了。還有一部分紅樹則另辟蹊徑,通過自然落葉的方式把鹽分排掉,最初紅樹先把鹽分儲存在液泡中,或形成結晶體固定在葉子內,當落葉時鹽分便一并脫離母株,這一類叫“非鹽分排斥者”,占到紅樹的的百分之三十,表現突出的是木欖和海漆。還有一部分紅樹品種在泌鹽策略上,集成多種優勢,混合著多個方法處理體內的鹽分。
處于潮間帶的紅樹,其生存智慧不僅這些,更為奇妙的是其 “胎生現象”,紅樹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的時候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發育到一定程度后脫離母樹,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幾小時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長而成為新的植株,未能及時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軸則可隨著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數個月,在幾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長。
在潮漲潮落間,紅樹林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富含“單寧酸”,被砍伐后氧化變成紅色,又為人們增加了觀賞的風景。紅樹是個大家族,共有100余種,分屬20科、25屬。在一些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可以看到二三百年的紅樹品種,在幾百年年狂風暴雨的洗禮下,樹干變得狂勁有力,光看那曲奇嬈嬈風霜的樹干,亦是一道別致的風光。
變化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面貌,在流動的變化中萬物生長,其生存的智慧更賦予這個世界靈性。紅樹頑強堅毅的品質在其幼年就已形成,胎生遇泥生根,成長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抗擊暴風驟雨中度過一生。
環境造就,適者生存,大自然賦予植物生存的智慧,也一樣使植物充滿靈性,在致敬人類與自然災害的斗爭中,也不能忘了紅樹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