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級的絲織品,絕大多數不是棉花,而是麻,因為中國最早接觸的棉花(草棉)是發源于非洲南部,經過一路傳遞,在戰國時進入中國南方,但是在全境普及已經是公元12世紀時候的事情了。

那么所謂的麻又是什么呢?在西方故事中,有眾多用蕁麻編織的事情。這些草本身有很多刺毛,可以讓人手起水泡。《野天鵝》中的艾麗莎就曾采蕁麻為她的哥哥編織衣物。想想都有些刺痛。

中國人穿的麻布衣服,不是從蕁麻而來,而是從苧麻而來,并且它們的莖稈中的纖維在6000年前就開始被我們的祖先編織成麻繩使用了。

到47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可以用苧麻來織出衣物了,到距今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精細的苧麻布了。在周代時,甚至還有專門管理苧麻生產和征收的官員。因為苧麻的產量高,所以在很長時間以內都是普通百姓的重要衣物來源。

與此同時,有條件的貴族更喜歡蠶絲制成的綾羅綢緞。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苧麻織出的布會扎人。苧麻的紡線同其他材料的紡線一樣,是由很多根苧麻纖維混合而成的。

在合成紡線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纖維探出頭來,這些纖維頭被稱為“毛羽”,它們就是讓人感覺到刺癢的原因所在。再加上苧麻的纖維頭是尖銳的,更是讓人刺癢難耐。所以,在棉花大規模種植之后,苧麻就被從衣物主力的位置上趕了下來。

隨著新的樹脂包裹技術,還有其他處理毛羽技術的出現,苧麻面料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新興的漢服中,苧麻必然會得到重用。


漢朝的時候漢服的材料是什么呢?

圖文簡介

除了高級的絲織品,絕大多數不是棉花,而是麻,因為中國最早接觸的棉花(草棉)是發源于非洲南部,經過一路傳遞,在戰國時進入中國南方,但是在全境普及已經是公元12世紀時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