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級的絲織品,絕大多數不是棉花,而是麻,因為中國最早接觸的棉花(草棉)是發源于非洲南部,經過一路傳遞,在戰國時進入中國南方,但是在全境普及已經是公元12世紀時候的事情了。
那么所謂的麻又是什么呢?在西方故事中,有眾多用蕁麻編織的事情。這些草本身有很多刺毛,可以讓人手起水泡。《野天鵝》中的艾麗莎就曾采蕁麻為她的哥哥編織衣物。想想都有些刺痛。 到47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可以用苧麻來織出衣物了,到距今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精細的苧麻布了。在周代時,甚至還有專門管理苧麻生產和征收的官員。因為苧麻的產量高,所以在很長時間以內都是普通百姓的重要衣物來源。 在合成紡線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纖維探出頭來,這些纖維頭被稱為“毛羽”,它們就是讓人感覺到刺癢的原因所在。再加上苧麻的纖維頭是尖銳的,更是讓人刺癢難耐。所以,在棉花大規模種植之后,苧麻就被從衣物主力的位置上趕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