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976 篇文章
一、 抽搐≠痙攣 抽搐,廣義上可以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人體某一部分或全身性的肌肉突然發生強直性、不受控制的收縮,包括老百姓通常所稱的“抽痙”、“羊癲風”、“驚風”等。其中很多情況患者的意識清楚,唯有某一部分的肌肉“不聽使喚”地突然強烈收縮、持續時間很短,引起肌肉劇烈疼痛等不適,比如老年人或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出現某一部分肢體的肌肉痙攣,與低鈣血癥等有關,有時甚至只是幾個手指或腳趾的抽搐,常常在夜間發生使患者因疼痛而驚醒;一些青壯年人在劇烈運動中由于局部肌肉的過度疲勞和輕度損傷而引起短暫痙攣或者一些患者由于某些原因造成電解質紊亂而引起局部肌肉陣發性痙攣(包括中暑的熱痙攣類型、過度換氣綜合征患者等)。這些“抽搐”盡管局部癥狀明顯,但持續時間短、一般也不會發展為全身癥狀,患者意識清醒,通常預后良好,對身體的損害比較局限。而今天所重點討論的抽搐也可以稱作“驚厥”,屬于急重癥范疇,特指以全身性發作為主或范圍較大的局部性肌肉強直性收縮,這是一類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發生具有突然性、不受控制且同時伴有意識障礙的急性癥狀,單次發作持續時間一般數秒、數十秒到數分鐘不等,有的在短時間內可多次發作。這類抽搐往往說明存在較嚴重的疾患,如果救治或處置不當可能對腦功能和全身多個器官功能產生較大損傷,或直接危及生命,或產生嚴重并發癥。 二、引起抽搐的原因是什么? 當一部分腦細胞損傷而發出大量錯誤“指令”或由于部分神經纖維功能異常導致“指令”的傳遞出現偏差時,人體各部位的肌肉就會發生急劇的收縮(強直性痙攣),同時人的意識活動受限(意識不清),而當一波錯誤的“指令”發送完畢后肌肉的異常收縮運動也相應停止,這就是抽搐發生的大致病理過程。那么造成腦細胞或神經損傷而發出錯誤“指令”的原因,一是病灶位于腦部的,即中樞性病因,二是由于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影響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即外周性病因。臨床上以抽搐為特征性表現的疾患主要有:癲癇(全身性發作和伴有意識障礙的部分性發作)和熱性驚厥。 1.癲癇 癲癇根據病因是否明確,可大致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原發性癲癇主要指利用各種診斷和檢查手段無法確定病因或病灶位置的一組癲癇。繼發性癲癇能夠明確是由于某些疾病或致病因素造成,可引起癲癇的常見病因有:先天性腦部畸形、顱腦外傷(包括分娩時嬰兒所受產傷)、腦炎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變(包括腦梗死、腦出血、顱內動脈或靜脈畸形等)、顱內腫瘤、阿爾茨海默?。ˋD)、中毒(包括CO、酒精、重金屬等)、一些慢性成癮者的嚴重戒斷反應(酒精、毒品)、子癇等。 2.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顧名思義是各種致病因素造成體溫驟然上升所誘發,主要發生于低齡未成年人,發生率大約為4%~8%,尤其是從約6個月左右到3歲前后是發生的高峰期。 三、疾病的主要癥狀 1.癲癇臨床上以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的表現較為典型 患者突發意識喪失并且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強直性收縮(痙攣)整個發作過程一般經過先兆期、抽搐期和痙攣后期。如果較短時期內這種全身發作反復發生、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就是癲癇持續狀態,是癲癇最危重的類型,患者意識無法轉為清醒,昏迷程度逐漸加深,而且發作的間隔越來越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則會并發腦、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1)先兆期:一般發生于繼發性癲癇患者,主要有感覺性先兆異常(腹部氣上沖感、心慌、頭暈、聞到異常氣味或眼前有閃光感等)、運動性先兆異常(頭、眼或口角向一側轉動或抽動等)、精神性先兆異常(失憶或一種恍惚、惶恐感,有些患者形容“突然大腦一片空白”、“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或“正在做什么”或“莫名其妙地緊張和害怕”等)。 (2)抽搐期:肌肉持續收縮不放松(約20秒)→肌肉震顫(從手指和足趾開始范圍逐漸擴大、幅度先細微后粗大)→肌肉痙攣和松弛交替(即陣攣,松弛時間逐漸延長)→抽搐停止。患者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發出尖叫聲,強直收縮的極期軀體向背面彎伸、肩部向背部內側收攏(姿態呈“背向反張”);同時,肘關節和腕關節向內屈曲,手指和手掌彎曲如握空心拳,而下肢伸直,足背繃直,足趾向足底屈曲,兩足底相對(足內翻,很像芭蕾舞女演員的腳部動作);患者兩眼向上方凝視,牙關緊咬而可能損傷舌和下唇;面色變得青紫。全身肌肉強直收縮大約持續20秒。最后隨著全身肌肉痙攣性收縮和松弛交替,松弛的時間逐漸延長直至肌肉痙攣完全停止,這樣的肌肉陣攣大約持續不超過3分鐘,同時口中分泌物呈現白沫狀。 (3)痙攣后期:此時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啥闶Ы颊叩囊庾R經過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的過程逐漸轉為清醒?;颊咭庾R清醒后往往無法記起發作過程,但可能會記得發作前的先兆癥狀。 2.小兒熱性驚厥 (1)單純性熱性驚厥:首次發病年齡多為6月齡~3歲,體溫一般>38℃,多在體溫驟然升高時發生,一般從體溫升高到出現癥狀不超過24小時。發作時出現全身性肌肉強直性痙攣伴有意識不清醒,持續時間較短,多數僅十幾秒至幾分鐘左右,在沒有相應措施干預的情況下最長持續不超過15分鐘可自行停止,且在一次發熱的病程中這樣的驚厥通常只出現一次。在抽搐停止后意識也較快清醒,也不會遺留感覺、運動、意識反應等方面的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2)復雜性熱性驚厥:首次發生的年齡往往大于單純性高熱驚厥,而且可以在不超過38℃的低熱時發生。抽搐可能只局限于人體的某些部位,但持續的時間則要比單純性更長,可能超過15分鐘,甚至連續多次抽搐而成為一個發作群,一個發作群的時間可達30分鐘左右;而且24小時內可能發作多次(發作群)?;純涸诎l作停止后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有一些神經系統功能異常表現,如:嗜睡、反應略遲鈍,或患兒因頭痛而哭鬧。復雜性熱性驚厥的復發概率相對更高。 四、應急處理 1.癲癇 (1)當患者突發抽搐時,首先充分保證其安全,防止其發生跌倒、撞擊等引起的損傷。 (2)施救者應順勢將患者就地安置,盡量保持側臥體位,或盡量使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以確保口鼻內分泌物或嘔吐物不會被患者誤吸入氣道而造成窒息等并發癥。 (3)松解衣服、腰帶等,取下容易造成意外損傷的堅硬、尖銳的隨身物品和飾品等,并使患者周圍環境保持通風。 (4)抽搐間歇或停止后,立刻觀察患者口鼻處情況,清理和去除分泌物、血液和嘔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有誤吸引起嗆咳,可以輕拍患者背部以助其咯出痰液、分泌物等。 (5)在患者發作停止但意識尚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可以將柔軟的毛巾、手帕或餐巾布等折疊成稍寬、有一定厚度的長條形,在患者能張口時放入口中,以防止患者陣攣后期可能出現的面部肌肉強直或短時間內再次發作抽搐而咬傷舌、口唇等。放置布條時確保其有足夠的部分留在口腔外,以防誤入口腔深部而堵塞氣道。 (6)一部分患者在意識轉清的過程中會有短暫的精神癥狀,施救者需防范患者因異常行為使自身或他人被誤傷。 (7)如家中有醫用吸氧設備,在清理呼吸道后可以給予小流量吸氧(1.5~3L/min)。 (8)如果患者能在較短時間內抽搐發作停止并意識恢復清醒,并且無其他明星外傷或影響活動度情況,可以在施救者或家屬的陪同下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 (9)需要及時撥打120的情況包括: 1)癲癇持續狀態; 2)患者抽搐發作暫停后仍然沒有恢復意識或者出現較明顯的精神癥狀; 3)患者在抽搐過程中發生了意外損傷; 4)患者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癥狀,如呼吸困難、氣促、血壓明顯升高或下降、體溫升高等; 5)施救者不了解患者的以往病史,或者患者是首次發作,或者患者為嬰幼兒而無法清晰地描述癥狀和發病情況。 2. 熱性驚厥 (1)充分保證患兒的安全,防止其發生跌倒、撞擊等引起的損傷。 (2)施救者應讓患兒就勢側臥,,如果是幼兒或小嬰兒,可抱住患兒使其側向一邊,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防止口鼻內分泌物或嘔吐物被患兒誤吸入氣道而造成窒息等并發癥。 (3)幫助患兒松解襁褓、衣帽等,并使患兒周圍環境保持足夠的通風。 (4)在患兒抽搐發作停止后應注意查看其呼吸狀況和頭部、口部及四肢等處,確保無異常情況。 (5)在患兒發作停止后,可采用局部(額部或頭枕部)冷敷或用精棉球擦拭局部皮膚等物理方法降低患兒體溫。 (6)如果患兒1次發作持續超過5分鐘或有反復發作的趨勢,即可能為復雜性熱性驚厥,則應盡快送醫院診治。如果患兒在醫院就診時發生驚厥,家長可向就近的醫護人員尋求幫助。對于反復發作、持續時間較長的熱性驚厥,醫護人員會開放綠色通道、給予必要的藥物(如安定注射液、咪達唑侖注射液等)控制患兒的抽搐發作,并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 五、小貼士 面對抽搐患者,應該避免的錯誤施救措施: 1.癲癇和小兒熱性驚厥的抽搐大多會較快自行終止,癲癇持續狀態和部分復雜性熱性驚厥需要專業醫護人員通過靜脈或肌肉注射一定的藥物以控制其發作,除此以外少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終止抽搐發作。掐按人中、手指放血等民間流傳的方法非但無法有效終止其發作,可能適得其反,應該避免采用。 2.在患者發作抽搐時一定要避免喂食、喂藥,以防造成誤吸甚至窒息。 3.在抽搐發作時應避免搬動患者,更不能用力按壓強直的四肢或軀干,以免造成骨折。 4.如果患者突發抽搐時只有一位目擊者可以施救,該施救者應至少先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盡可能避免患者發生跌、撞傷,同時可以口頭呼救尋求附近的幫助,在確保患者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再撥打120電話,即先施救,再打120電話,而非相反。若現場同時有多位目擊者,則應有所分工,施救和撥打120同時進行。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何淼 副主任醫師 撰稿 熊旭東 主任醫師 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