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965 篇文章

汪成大夫聊乳腺疾病之系列二

——從乳腺癌的分期、分類、分級、分型說起

640 (1).webp (1).jpg


臨床上,經常遇到乳腺癌患者及家屬詢問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類似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由于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治療依據及檢測指標,乳腺癌有許多分類方法及預后判斷標準。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后判斷需結合各類分類方法,做出整體評估。


一、經典的TNM分期


基本架構是根據腫瘤大小(簡稱T),淋巴結是否轉移及轉移數目(簡稱N),及是否有遠處器官轉移(簡稱M)等三者綜合分析TNM以決定乳癌的分期。TNM這種腫瘤解剖病理分期對于預測腫瘤的復發轉移價值不可低估,是臨床上較成熟的風險評估指標。


原發腫瘤(T)分期

Tx 原發腫瘤情況不詳(已被切除)。T0 原發腫瘤未捫及。Tis 原位癌(包括小葉原位癌及導管內癌),Paget病局限于乳頭,乳房內未捫及塊物。T1 腫瘤最大徑小于2Cm。T2 腫瘤最大徑2~5crn。T3 腫瘤最大徑超過5cm。T4 腫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膚(包括炎性乳腺癌)。


區域淋巴結(N)分期

N0 區域淋巴結未捫及。Nx 區域淋巴結情況不詳(以往已切除)。N1 同側腋淋巴結有腫大,可以活動。N2 同側腋淋巴結腫大,互相融合,或與其他組織粘連。N3 同側內乳淋巴結有轉移、同側鎖骨下、上淋巴結轉移。


遠處轉移(M)分期

Mx 有無遠處轉移不詳。M0 無遠處轉移。M1 遠處轉移。


二、實用的臨床分期


根據不同的TNM組合可以組成臨床不同分期,常分為1期、2期、3期、4期,也可通俗稱之早期、中期、局部晚期、晚期(轉移),也是臨床醫生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最常用的分期。


三、病理學分類、組織學分級


乳腺癌病理組織形態較為復雜,類型眾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塊癌組織中,甚至同一張切片內可有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每種類型乳腺癌綜合治療方法及預后不同,臨床制定治療方案亦需結合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


(一)乳腺癌基本病理學分類

1.非浸潤性癌(有時習慣稱為原位癌)

①導管內癌(癌細胞未突破導管壁基底膜)②小葉原位癌(癌細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③導管內乳頭狀癌 ④乳頭濕疹樣乳腺癌。此型屬早期,預后較好。


2.浸潤性癌

⑴浸潤性特殊癌:乳頭狀癌、髓樣癌(伴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樣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樣癌、鱗狀細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較高,預后尚好。

⑵浸潤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潤性導管癌(臨床上最為常見類型)、浸潤性小葉癌、硬癌、髓樣癌(無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單純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預后較上述類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占80%,但判斷預后尚需結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3.其它罕見癌


(二)組織學分級標準

腫瘤的組織學分級與患者預后的關系早已引起腫瘤學家的重視,乳腺癌的分化程度與預后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乳腺癌組織學分級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評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細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計數。


我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的分級標準:

1. 腺管形成 ①有多數明顯腺管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為2分。③細胞呈實性片塊或條索狀生長為3分。 

2. 細胞核大小、形狀及染色質不規則 ①細胞核大小、形狀及染色質一致為1分。②細胞核中度不規則為2分。③細胞核明顯多形性為3分。

3. 染色質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為1分。②2~3/10HPF為2分。③>3/10HPF為3分。


各標準的3項指標所確定的分數相加,3~5分為I級(分化好),6~7分為Ⅱ級(中等分化),8~9分為Ⅲ級(分化差)。在浸潤性癌的病理報告會出現Ⅰ、Ⅱ、Ⅲ級字樣,也是臨床上治療方案制定的一個考量因素。


四、分子分型(以基因水平為基礎的新分類)


近十年來,基于DNA微陣列技術和多基因RT-PCR定量檢測的方法對乳腺癌進行的分子分型來預測乳腺癌的復發轉移風險及其對治療的反應,目前常將基因芯片技術的分子亞型和免疫組織化學結合起來,臨床上可將乳腺癌劃分為4類:Luminal A 型 (ER+/PR+,HER-2-) 、Ki67低表達、Luminal B 型 (ER+/PR+,HER-2+、Ki67高表達)、HER-2+型(ER-/PR-/HER-2+)和Basal-like型 (ER-/PR-/HER-2-)。不同分子亞型乳腺癌的臨床治療反應和生存期不同。目前浸潤性癌的臨床治療方案主要依據分子分型而制定。


五、危險度分級 (2007 St. Gallen共識)


根據患者年齡、腫瘤大小、激素受體狀態、腫瘤細胞分級、脈管瘤栓、HER2狀態、淋巴結狀態,2007年St.Gallen專家共識將其分為低、中、高危復發風險人群,為臨床醫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了依據。

低度

淋巴結陰性,并同時具備以下6條:標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級1級;瘤周脈管未見腫瘤侵犯;ER和(或)PR表達;HER-2基因沒有過度表達或擴增;年齡≥35歲;

中度

①淋巴結陰性,并以下6條至少具備1條:標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級Ⅱ-Ⅲ級;有瘤周脈管腫瘤侵犯;ER和PR缺失;HER-2基因過度表達或擴增;年齡<35歲;②淋巴結1-3枚陽性,并未見HER-2基因過度表達和擴增且ER和(或)PR表達;

高度

①淋巴結1-3枚陽性,HER-2基因過度表達或擴增或ER和PR缺失;②淋巴結≥4枚陽性。

 

綜上所述,病情評估、方案制定和生存預測需要非常復雜的系統性綜合判斷,必須有具備非常乳腺腫瘤診療專業知識的臨床專科醫師根據上面五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制定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作者介紹

汪成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

乳腺外科主任醫師


上海市黃浦區衛生領軍醫學人才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乳甲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促會乳腺疾病分會青委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乳腺腫瘤青年學組  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青委會  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分會乳腺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  委員

中國中醫藥研促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精準醫療專委會  常委

上海市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  委員


醫生,我的病情嚴重不嚴重?

圖文簡介

臨床上,經常遇到乳腺癌患者及家屬詢問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類似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由于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治療依據及檢測指標,乳腺癌有許多分類方法及預后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