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原產中國,最早是藥用植物。

2、觀賞牡丹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

3、牡丹花可食用,牡丹籽油是新食品原料。

4、不要對牡丹籽油的“功效”有太多期待,雖然它亞麻酸比較多。

最近中國花卉協會正在為選“國花”征求意見,民間呼聲最高的當然是牡丹,據說目前網絡投票70-80%選了它。

畢竟“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牡丹是中國著名花卉品種,每年的“洛陽牡丹花會”都會吸引大量游人前往觀賞。

但很少有人知道,牡丹并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它在食品和藥品領域均有很多應用。

牡丹原產于秦嶺、大巴山一帶,是多年生落葉灌木,目前已發現9個野生品種,有的可以長到2米高。

牡丹最早并非用于觀賞而是入藥,《神農本草經》已有它的記載,現在的中藥“丹皮”就是從它的根部獲取。

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人工種植的觀賞牡丹,至唐宋年間逐步贏得盛譽,被形容為“國色天香”。

目前人工培育的牡丹品種有數百個,洛陽、菏澤等地是最重要的種植地。

牡丹花雍容華貴,民間賦予它大富大貴之意,上世紀7-80年代,印有牡丹的床單被罩曾是許多中國家庭的標配。

很少有人知道牡丹花可以吃,其實明朝就有食用新鮮牡丹花的記載。

現在牡丹花除了用于烹飪,也可以作為食品原料生產花茶、糕點等食品。

除了直接食用,牡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食用價值,那就是榨油。

2011年,牡丹籽油被衛生部門批準為“新資源食品”,從此它名正言順的上了餐桌。

野生牡丹籽的出油率在12%-22%,專門用于榨油的牡丹品種是在藥用牡丹和觀賞牡丹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出油率可以達到20-30%,介于大豆和油菜之間。

目前最常見的兩個榨油品種是“鳳丹”和“紫斑”,其產油量幾乎可以媲美油菜,而且農業專家還在繼續篩選培育產量更高、更穩定的品種。

牡丹和中國常見油料作物(如花生、大豆、油菜)不同,理論上它一次種植就能連續收獲幾十年,而且它耐干旱、耐貧瘠、耐鹽堿,對于改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有重要生態意義。

能觀賞、能入藥、能上餐桌,如此全能的牡丹當選“國花”你覺得還會有懸念嗎?

難道不選牡丹花,選蔥花不成?


牡丹當選“國花”有懸念?難道選蔥花不成?

圖文簡介

牡丹原產中國,最早是藥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