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一摳了之解決不了問題



小特工、老探員,現在手閑嗎?手在閑著沒事干的時候,想干點啥呢?轉筆?那手里沒筆的時候呢?心里有筆?


打打響指?


掰掰關節?


打不出來響指又掰不響關節,還有最簡單的方式等你選擇——掏耳朵、挖鼻孔、摳痘痘、摳傷疤、撕倒刺……


殊不知這些行為,給健康添了不少麻煩。


耳垢這個名字,飽含著人們對它的嫌棄。耳垢大名叫做耵聹,在耳道里,有專門能夠產生它的腺體。


一開始被分泌出來的時候,耳垢是粘稠的液體,在逐漸累積的過程中,耳垢會逐漸變干,最終由耳朵排出外耳道,沒必要自己掏。


而且耳垢真的有用,它是耳朵的防塵塞,才不是單純的廢棄物呢。


耳垢能在耳道表面形成一層酸性保護膜,抵抗細菌、病毒的侵害;它還具有一定的粘附力,能阻止灰塵和其他異物靠近鼓膜;它更是個隔音塞,能過濾聲波、保護鼓膜。


外耳道的皮膚和鼓膜很脆弱,特別容易受傷,硬用棉簽、別針等掏耳朵,不僅會損傷皮膚和鼓膜,更會把耳垢向里推。


要是覺得耳朵堵得難受,可以去醫院的耳鼻喉科,請醫生幫你清理。

一說到挖鼻孔,小特工and老探員有沒有想到一些經典的影視形象?


比如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這是被搬上熒幕的錯誤示范,千萬別學。鼻毛、鼻涕對人體的作用超大,小蒲姐隨便就能數出來好幾個:


1.過濾、清潔空氣


鼻毛能夠能阻擋、過濾空氣中較粗大的粉塵顆粒、細菌,較小的塵埃顆粒進入鼻腔之后,會被鼻涕黏?。簧踔?9%左右的水溶性氣體(像是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甲醛、臭氧等都能被鼻黏膜或鼻涕吸附住。


2.給空氣加濕


鼻黏膜相當于一個加濕器,它分泌出的鼻涕能保證我們吸入的空氣是濕潤的。不經過鼻黏膜加濕,干燥的空氣會刺激氣道,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3.調節吸入空氣溫度


從鼻腔吸入的外界空氣被鼻毛、鼻黏膜、鼻涕加溫,升至32~33℃。這個溫度的空氣才不會刺激下呼吸道。


4.鼻涕能增強嗅覺


鼻腔的嗅區黏膜有個嗅腺,從嗅腺分泌出的漿液性液體,能溶解氣流中的氣味物質微粒,我們才會產生嗅覺。


再說了,鼻黏膜上血管那么豐富,摳鼻子一不小心損傷了鼻黏膜,真的很容易出血(電影里邊跑邊摳鼻子的危險動作不要學)。而且,摳鼻子刺激鼻黏膜和微絨毛,還會降低鼻腔的防御功能,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前庭感染。


感覺鼻腔太難受的時候,可以試試用洗鼻器洗鼻子,而不是用手摳鼻子。



洗鼻器利用物理壓力,將沖洗劑(0.9%的鹽水,也叫生理鹽水)注入鼻腔;沖洗劑從一側鼻孔進入,最后從另一側鼻孔或口部排出。


正常情況下,普通人按照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的頻率洗洗就行;有慢性鼻炎的人,一天洗兩三次即可。


過敏性鼻炎、中耳炎、腦外傷患者不太適合用洗鼻器,感覺難受的時候,用清水濕潤下鼻孔就夠了。


人可能有種“光滑強迫癥”,看到疙里疙瘩、麻麻賴賴、干干巴巴的痘痘和傷疤,就想動手開盤。

盤核桃、菩提子都是越盤越圓潤,可是痘痘、傷疤卻會越盤越大。


皮膚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3層;受傷后會不會留疤,關鍵要看傷在皮膚的哪一層。

只是表皮層受傷,沒有傷及到真皮層的話,一般不會留下疤痕;傷到了真皮層甚至皮下組織,留下疤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且疤痕會比較明顯。


摳傷疤會造成傷口的二次破裂,還會讓傷口加深、擴大,很可能會傷及真皮層,留下疤痕。手上的細菌,在摳傷疤的時候也會來湊熱鬧——讓傷口發炎,強行延長傷口愈合的時間。時間一久,黑色素沉積在傷口附近,留疤的可能性就又變大了。


痘痘的主要誕生地,是在真皮層的皮脂腺里,所以一大半的痘痘都會留下痘疤。擠痘痘的過程中,也會傷及周圍的真皮組織,擴散細菌感染,加重發炎癥狀;留疤的范圍也會隨之擴大。


盤傷口、痘痘一時爽,盤完留疤心蒼茫。


指甲附近的皮膚又薄又光滑,連毛孔也少,但并這不是什么好征兆。


生了倒刺,不可一撕了之!

沒有足夠的毛孔分泌油脂,皮膚會特別干燥;而皮膚薄又讓這塊皮膚特別容易剝脫,出倒刺。


正解是:先用指甲刀剪掉倒刺,再給手指抹上護手霜。做好皮膚的保濕工作,減少倒刺出現的機會。


人的意志力不太靠譜,之前阿爾法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局里吃螺螄粉來著,這事兒小特工and老探員還記得嗎?


想要解決手閑,直接捆住雙手更靠譜吧。


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啊,這不就來了嗎?


小蒲姐教小特工和老探員4個動作,可以靈活手指,放松手腕的肌肉,活動關節,緩解手部的酸痛,所以平時多練練喔:


1.手握正義的小拳拳

把五指盡力張開;接著緩緩地彎曲手指,變成握拳姿勢;再緩緩將五指盡力張開。


2.為自己點贊

為做動作的自己點贊,再緩緩將五指伸開,保持5秒之后,再恢復到點贊姿勢。


3.一起喵喵喵喵喵
做出《學貓叫》的經典喵喵爪,手握空拳,五指盡量彎曲,互相接觸;保持5秒之后,再充分伸展手指。


4.掰呀掰呀掰手腕

手心對手背,兩手交疊。胳膊直直向前伸,手腕下壓,拉伸腕關節和前臂,維持5秒鐘。交換手的上下位置,重復這個動作。


這4個動作為一套,兩只手各做10組。


手閑得難受,忍不住要到處摳摳的時候,練習一下這些動作,健身+放松


如果還是忍不住用力到處摳摳……不如把蒲公英醫學情報總局的文章點個贊轉發朋友圈?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


小蒲姐參考情報:


1.《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哈佛家庭醫生全書》(安徽科技出版社)

3.  蒲公英醫學百科

4.  百科名醫網



摳倒刺、摳痘痘、摳耳朵、摳鼻孔,請你不要到處摳摳

圖文簡介

焦躁的小手管不住,給健康添麻煩,讓它鍛煉鍛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