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孫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當今社會,手機和WiFi就像空氣一樣讓人離不了,已經成為人們每天必做的事情。

每天可以不吃飯,不出門,但有件事必須不能少,那就是刷朋友圈、微博……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最近各大媒體報道的一項研究,讓沉迷于社交媒體的網民們瑟瑟發抖。

圖片來源網絡

據美國《科技時報》報道,每天瀏覽社交媒體平臺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患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風險要比其他人高出60%。

微博截圖

那為什么每天刷社交媒體會增加抑郁風險?為什么青少年是高危人群?平時生活中又該如何應對抑郁癥?今天,必須為大家科普一下。

每天刷社交媒體超3小時易抑郁?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悶悶不樂;自卑抑郁、自罪自責,悲觀厭世,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和社交等社會功能,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自殺的想法及行為。


那刷社交媒體怎么和抑郁癥掛上鉤了呢?

 社會比較帶來的挫敗心理


工作或學習了一天,本想打開手機放松一下,結果一看社交媒體,都是“你過的比我好“,這就容易引起人們的對比。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橫向對比有利于人們在“自我改善“動機的驅使下,激勵個人努力奮斗。

圖片來源網絡

但可悲的是,在社交媒體上更多的讓人們發現自己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達到,這就會讓人產生深深的挫敗心理,長期積壓,容易引發焦慮和抑郁。

喜歡刷社交媒體的人的心理特點

喜歡刷社交媒體的人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特別接納自己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點滴,也愿意關注他人;

還有一類就是平時不愛說話,比較悶,沒有什么朋友,比較孤獨的人(而且這些人占多數)。

他們把社交媒體作為宣泄自己情緒、排解孤獨無助心理的一個出口,然而,社交媒體卻給了他們相反的東西,這也更容易在心中累積更多的負面情緒,增加焦慮和抑郁的風險。

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抑郁?



情感豐富、強烈,容易沖動失衡

青少年時期的情感特征和大腦興奮性增強,但情緒較為不穩定,當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容易發怒,過剩的負面網絡社交信息,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情感沖突,釀成嚴重后果。

興趣廣泛,但缺乏鑒別能力

青少年對一切充滿好奇,但對信息缺乏甄別和判斷能力,容易受負面信息的影響,從而影響情緒。

圖片來源網絡


意志逐步確立,但處于不穩定狀態

青少年的意志力雖有很大提升,但還處于不穩定狀態,面對社交媒體的回音壁式沖擊,很容易突破自己的意志底線,從而釀成不良后果。

當然,對于30-40歲的人來說,既要面臨工作的壓力,也要承擔家庭的重任,如果個人的情緒調整能力不強,也容易引發焦慮和抑郁。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癥?

可以簡單自測一下,觀察是否有如下癥狀:

1.情緒低落,總是不開心,時常有一種沉重的空虛感和強烈的悲傷感;

2.對任何事物缺乏興趣,失去活力和熱情;

3.渾身乏力,總是感到非常疲憊;

4.腦子不靈活,思維遲鈍;

5.容易自責、內疚,并經常貶低、批評自己;

6.習慣一個人呆著,遠離人群;

7.有自殺的想法;

如果連續幾周都有以上癥狀中的4-5項,建議去專業醫院或機構進行嚴格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盡快走出抑郁癥的陰影?

首先,接受自己患有抑郁癥的現實,而且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患抑郁癥。

其次,如果患有抑郁癥,不要期待自我康復,一定要遵醫囑服藥或進行心理治療。


圖片來源網絡


再次,加強鍛煉身體,盡最大可能運動,有助于抑郁癥的治療和康復。

最后,可以選擇記日記的方式,卸下自己的思想包袱,有利于找到解決方法。

無論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人,當你發現刷社交媒體的感受并不舒服時,請放下手機,回歸生活,其實,這個世界真的很美!


經常玩手機的趕緊看!每天刷社交軟件超3小時易抑郁?出現這些癥狀要小心

圖文簡介

經常玩手機的趕緊看!每天刷社交軟件超3小時易抑郁?出現這些癥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