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聽了“葡萄美酒夜光杯”這詩句就以為唐朝人主要喝葡萄酒,那就錯了。即便是在唐朝,葡萄和葡萄酒仍然不是廣泛存在的商品。不僅僅是因為缺乏優(yōu)秀的釀酒葡萄品種,也因為缺乏好的葡萄酒釀造工藝。
中國本土的釀造技術(shù)早就在糧食酒這條大路上一路狂奔了。 酒曲看起來神秘,它們的真實的原理卻很簡單,那就是把大米中的淀粉變成可以被釀酒酵母利用的簡單糖分,這個過程叫做“糖化”。這個過程在我們每天吃米飯的時候都會發(fā)生,仔細地咀嚼白米飯就會有甜味兒產(chǎn)生,那其實是我們唾液中淀粉酶產(chǎn)生了作用,把大米變成了糖。在世界上有些地方,口嚼酒確實存在,那就是在缺乏酒曲的情況下,用人的嘴巴實現(xiàn)了糖化的過程。雖然釀出來的酒味道相差無多,但是喝起來的心情總歸是有點障礙的。 這是唐朝酒的通病,雖然在唐朝后期工藝精進,酒精度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終究脫不了甜口。時至今日,陜西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這樣的釀造工藝,像醪糟一樣甜甜的桂花稠酒就是唐朝人的主要佳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