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從帕金森患者到肌肉小哥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前,阿爾法要講一個熱血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叫邱懷德,是一個罕見的少年型帕金森病人,一個堅持拄拐健身的肌肉小哥。 還在14歲的時候,他就出現了走路不對稱、雙手發抖的癥狀。由于家鄉的醫療條件不好,他的病沒能查清。苦惱之中他決心報考醫學院校,經過高考如愿進入南京醫科大學。 他一邊求學一邊看病。直到大學畢業,他的病情都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最嚴重時基本不能走路,寫字都會抖。直到被確診為少年型帕金森病,他才開始對癥服藥治療,從不能走路到可以拄著拐走路。 但他不滿足于此,決定加強康復訓練,拄著拐走進健身房,加入“舉鐵大軍”。這對于一個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 8個月的時間,他就從不能加重量,到可以臥推60千克,重塑了機體功能,增加了肌肉力量,連心肺功能也得到了提升,蛻變成一枚十分有型的“肌肉小哥”。 講到這肯定有人會疑惑了,帕金森病一貫被稱為“老人病”,多發于50歲以上的人群。為什么14歲的人也能得上這種病呢? 帕金森病又名震顫麻痹,是中老年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社會因素、藥物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 其實帕金森病早已盯上了年輕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主要分2種: 一種是少年型帕金森病,一般21歲前發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也就是邱懷德患的這種帕金森病; 另一種是青年型帕金森病,一般在21~40歲發病,發病隱匿,不易被人察覺。 其實臨床上遇到的50歲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是不斷增多的,30多歲的年輕患者也屢見不鮮了,甚至低齡到十幾歲的患者也會中招。有統計顯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據該病總人數的10%。 年輕人患帕金森病,除了遺傳基因外,頭部外傷、一些除草劑和殺蟲劑等都可能成為誘因。 因此,及時發現身體發出的患病信號非常重要。 上文說到邱懷德服藥后用健身的方式來緩解癥狀,這對于帕金森患者有沒有借鑒意義呢? 這就要說到核心了:多巴胺,是大腦“獎賞和愉悅中心”的神經遞質。簡單來說,它調節了人體運動和情緒反應。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的多巴胺會減少。不管哪種帕金森病都可能出現以下4大運動障礙: 而且帕金森病還會出現: 帕金森病一定要早發現,在疾病的初期通過功能鍛煉等方法來維持活動能力,要是出現了行動困難,就要接受藥物、手術(安裝腦起搏裝置)治療,以及配套的康復訓練,才能讓病情不再加劇。 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之下,合理選用藥物和理療,控制或減輕癥狀,預防繼發性的功能障礙;積極進行運動功能訓練,盡力改善運動、平衡和協調功能;積極進行作業治療和言語訓練,設法維持或提高日常的活動能力。 現有的醫療技術暫不能根治帕金森病。對患者的治療,主要從減輕病痛、延緩疾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著手。因此,治療的重點之一就是采用以運動療法為主的綜合康復治療,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干貨來了——畫好的帕金森病測量表,請轉需?。 有任何問題,咨詢正規醫院神經內科為宜。 幸好開頭的故事有一個比較歡喜的結局:頑強的小伙子經過運動與康復治療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常常笑容燦爛。 練出一身肌肉的他雖然還存在一些身體功能障礙,但正如他所說:今后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好的一天。 相信醫療科技的發展,相信未來醫學能夠根治帕金森病。 相信相信的力量。 用實力讓情懷落地。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我在平庸面前低了頭,請向我開炮。 阿爾法參考情報: 1.蒲公英醫學百科 2.百科名醫網所以運動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