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郭曉強,博士、生命科學領域科普作家
痣這種東西
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會有
不疼不癢毫無存在感
至多長在特定部位影響一下顏值
圖片來源網絡
上個月,有患者去醫院就診
從小就有的一顆黑痣竟然出現潰瘍
并且身體變差不怎么有力氣
診斷結果是惡性黑色素瘤中晚期
新聞中還說這種癌是“癌中之王”
新聞截圖
如果你看過《非誠勿擾2》電影
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
就是得了惡性黑色素瘤
很快就去世了
圖片來源網絡
那么
我們身上都有的痣
會不會是一顆顆“定時炸彈”?
什么樣的痣會癌變?
惡性黑色素瘤真的是“癌中之王”?
把痣點掉是不是可以萬無一失?
今天我們就來走進真相
痣究竟是個什么?
痣通常是指色素細胞異常聚集于皮膚表面,形成一種肉眼可見的瘤狀結構。通常為小的暗褐色斑點,長期光照后會變為黑色。痣可先天存在,出生時就有(通常稱為胎記,約百分之一的人帶有胎記),也可后天長出,大多數痣是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出現。
胎記也是痣的一種。圖片來源網絡
長痣是一個普遍現象,每個人至少有一顆痣,有些人甚至多達500到600顆。平均下來每人會有10顆到40顆之間。關于長痣的原因目前尚沒有清晰的結論,一般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光照和激素水平相關,特別是懷孕期間痣出現幾率加大。
后背上長這么多也是正常的!
國外一項研究表明,長痣可能是一種年輕表現(因為它主要在青少年時期生長),痣多的人可能意味著皮膚更年輕。
黑色素瘤真的是“癌中之王”嗎?
痣本身就是色素細胞異常生長的結果,但這種生長通常受限,因此絕大多數不會癌變。
但在特殊情況下,如過度紫外線照射和先天性DNA損傷修復能力不足等,可導致色素細胞基因突變而引發失控性生長,最終發展為黑色素瘤,這是一種常見皮膚癌。
身體任何部位的痣都有發展為黑色素瘤的機會,即使那些并不經常暴露于太陽光下的部位也不例外。
前面新聞截圖中說黑色素瘤是“癌中之王”則有些夸大,真正意義上的“癌中之王”一般指的是胰腺癌。黑色素瘤在所有癌癥中的轉移率是中等偏高,但沒有跟肝癌、肺癌轉移率的權威對比數據。
哪些痣更容易癌變?
相對于其他惡性腫瘤,黑色素瘤其實更容易早發現,畢竟用肉眼就能看到。但由于絕大多數人身上的絕大多數痣均為良性痣,因此從中發現極少數惡變也不是像吃飯喝水那么簡單的。
醫生檢查
目前判斷痣具有潛在癌變的標準是“ABCDE”法則。五個大寫字母代表了痣的五大異常特征,分別是:
對稱性差(Asymmetry)
邊緣模糊(Border)
顏色混雜(Color)
直徑較大(Diameter,通常大于6厘米)
動態變化(Evolving,包括大小、形狀、顏色和外觀等不固定,會隨著時間變化)
當出現1到2個特征時,就有必要及時就診,以確定是良性痣還是惡性瘤了。
為了防癌,要不要把痣點掉?
絕大多數痣都不會癌變,所以通常情況下它們均是無害,根本不需要點掉。只有這兩種情況例外:
健康層面。針對已經癌變或具有潛在癌變風險的痣,需要及時切除。
美容層面。痣如果生長在面部或其他經常裸露的皮膚處而影響到顏值,也可以選擇點掉。
有的痣切除之后還要縫個針
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說如果把痣點掉可能會促成癌變。真相是:如果是良性的痣,那么怎么點都不會癌變;如果已經癌變了還清除不徹底,反而會促進癌轉移!
如何正確預防痣的癌變?
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避免痣的生成的方法,因此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預防癌變。定期皮膚自檢、經常關注痣的變化是預防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
女性黑色素瘤常發部位是胳膊和腿;男性黑色素瘤常發部位是背部、軀干、頭部和頸部,因此對于這些部位痣的變化應格外注意。成年后,新痣的突然出現或舊痣的突然生長也應高度關注。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上面說的ABCDE法則,如懷疑痣有癌變風險,應及時就醫。黑色素瘤早診早治對提升生存期至關重要,因此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痣的異常行為至關重要,可以有效減少發生黑色素瘤的危險。
事實上
我國的黑色素瘤發病率比較低
而發病率高的是歐美
所以不用過分擔心自己身上的痣
只要它們看上去還跟以前一樣
那么不用管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