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亞硝酸鹽其實你每天都在吃



小蒲姐今天在局里正刷微博呢,突然看到一條老探員發來的新聞,讓我當即從座位上蹭一下站起來了。


啊,這是久違的謠言氣味啊。


先來看看這條新聞,它是這么寫的:



呃,一塊隔夜冰西瓜,就能造成腸壞死?


小蒲姐大腦中的報警信號響個不停!


謠言啊謠言,終于又正式見面了。


這場對決我已經期待很久了,摩拳擦掌,我們開始嘍!


新聞中說,導致張先生切除小腸的是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和這種腸炎關聯甚密的,是一種叫做C型產氣莢膜芽胞桿菌的細菌。(哎喲,不管是病還是菌都夠拗口的)這種細菌產生的B毒素可致腸道組織壞死,讓人出現腹痛、便血、發熱、嘔吐和腹脹等癥狀。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發生,一般和吃了污染致病菌的肉類食物有關。所以,可以考慮下,是不是切西瓜的時候,用了切過肉的砧板或者菜刀,才會讓這種菌粘在西瓜上,被吃下了肚子?


C型產氣莢膜芽胞桿菌,真的讓隔夜菜背了好大的一口鍋啊。

隔夜菜被人詬病,主要是因為細菌會分解隔夜菜里面的硝酸鹽,讓它們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進入人體之后,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2A類致癌物,致癌能力比較強。


一聽致癌物這三個字,有人可能會覺得:亞硝酸鹽在食物中應該很不常見。


那,盡管有點難以接受但仍然要說——我們吃的新鮮蔬菜中,基本上都含有亞硝酸鹽這種物質。


正在吃飯的小特工老探員先別呸呸呸,把嘴里的飯咽下去,別嗆到啊。


慢慢聽我說。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氮元素來合成氨基酸,這個過程中,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硝酸鹽。



而在植物體內的還原酶,又會不小心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所以,蔬菜中多多少少都有亞硝酸鹽存在。

亞硝酸鹽作為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食品里也經常能見到。


加工肉類中會添加亞硝酸鹽,它們的主要作用是防腐、護色。


亞硝酸鹽能與肉及肉制品中的呈色物質產生作用,讓肉類的顏色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良好的色澤。亞硝酸鹽也能防止微生物感染和繁殖,起到防腐的作用。


亞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只要食品生產廠商使用的品種和用量嚴格控制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規定的范圍之內,一般是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可放心食用。

攝入0.3~0.5克亞硝酸鹽才會引起中毒,3克會導致死亡。


小蒲姐用浙江大學某實驗小組測定的數據來計算:每千克隔夜飯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為7.23毫克。按此計算,一個人每天要吃47.49~69.15千克隔夜菜才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所以,少量吃隔夜菜,里面的亞硝酸鹽對我們構不成威脅,畢竟誰能吃那么多隔夜菜啊。

在室溫條件下,剩飯、剩菜存放不要超過4小時;氣溫高的時候,不要超過2小時。


趁著剩菜、剩飯尚有余熱的時候,最好就裝盒放進冰箱。別怕這么用冰箱太費電啊,盡快把剩飯菜放進冰箱更安全。


20~30℃的溫度很適合細菌繁殖,盡快給飯菜降溫,才不會讓你吃壞肚子啊。


冰箱里的葷菜,只要在吃之前徹底加熱,能保存1~2天。超過這個時間的葷菜,還是扔了吧。上海的小特工老探員注意,這是濕垃圾。


蔬菜中含有亞硝酸鹽嘛,所以隔夜的蔬菜最好別吃了,而且放在冰箱里色香味全無。咱們還是吃多少做多少。如果有剩下的話,上海的小特工老探員應該知道,這也是濕垃圾哦。(我敲貼心的)


到了夏天最容易出現拉肚子的狀況。小蒲姐知道小特工老探員很忙,可再忙也得注意身體啊,別把拉肚子當成排毒,不當一回事兒啊。


如果你一天中排大便超過3次,并且伴有頻繁嘔吐、發熱、劇烈腹痛,或伴有頭暈、心慌、口干、尿少等癥狀,而且腹瀉超過2天不見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別讓小蒲姐擔心。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

小蒲姐參考情報:


1.蒲公英醫學百科

2.百科名醫網



冰西瓜就讓腸壞死,有點懵,隔夜菜的業務又拓展了嗎?

圖文簡介

不管你們在研究什么,我隔夜菜都是濕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