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孟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每年體檢在報告上都會出現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圖片來源網絡
之所以說熟悉
是因為它感染率極高傳染性極強基本上十個人里就有五六個人感染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么又陌生呢?因為就算年年見
很多人還是不了解它有人以為它是癌癥前兆還有人認為被感染的話一生都要攜帶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它了就是生活在我們胃里的
幽門螺桿菌
圖片來源網絡
能在胃酸那么強的環境下生存下來
確實不容小覷
講真每次看到體檢報告上的幽門螺桿菌陽性都會瑟瑟發抖因為幽門螺桿菌可是名副其實的I 類生物致癌因子
圖片來源網絡
那感染了是不是就一定會得胃癌?到底有沒有必要根治?應該怎樣預防?今天我們就一次性解決這些疑問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僅以人體為宿主。
它主要定植于胃腸黏膜內,是引起各種慢性胃部疾病最常見的病原體。
Hp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普遍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我國Hp感染率介于40%~6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84.62%。
感染Hp后如不有效治療,可在人體終生存在。
Hp不光感染率極高,傳染性也極強。
口-口、糞-口、胃-口途徑均可傳播。
Hp感染有什么危害?
首先,Hp感染可能會出現口臭、噯氣、反酸、腹痛、腹脹等癥狀。
其次,Hp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破壞胃黏膜。
圖片來源網絡
Hp感染者中,約70%表現為無癥狀的慢性活動性胃炎,15%~20% 發生消化性潰瘍,5%~10% 發生Hp相關消化不良,還有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因此,1994 年,WHO 將其列為I 類生物致癌因子。
據估計,胃癌中Hp 的歸因危險度為74%,使其成為僅次于吸煙的最大癌癥風險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
Hp感染一定會發展為胃癌嗎?
雖然Hp感染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但感染了Hp并不是一定就會得胃癌。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僅有1%的Hp感染者有可能發展為胃惡性腫瘤。
這是因為Hp感染導致的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經歷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四個階段。
而Hp主要作用于癌變的起始階段。
因此,只要在腸上皮化生階段之前積極治療,清除Hp,就大大降低胃癌發生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感染Hp的人都會出現明顯胃腸癥狀,這正是Hp易被忽視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群需要根除Hp?
檢測出Hp陽性的患者,如果有以下情況則需根除治療:
消化性潰瘍、低級別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 淋巴瘤、有明顯異常的胃炎、早期胃癌切除術后、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 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PPI) 者、計劃或已經進行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 治療淋巴細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Menetrier 病。
2017年,我國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首次提出將“證實有Hp感染”作為Hp根除指征。
也就是說,只要檢測出Hp陽性,就可以開始根除治療。
圖片來源網絡
但在臨床上,針對無癥狀的感染人群是否需進行根除治療,目前仍存有不同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規范使用抗生素或不規范的Hp根除會導致Hp耐藥的發生和傳播。
因此,Hp根除一開始就需要規范治療,且不要隨意中止服藥。
如何預防Hp?
Hp感染容易出現家庭內聚集現象。
因此,一家人若有一人感染Hp,其他家庭成員也應該進行檢查。
有調查顯示,喝酒者、碗筷不消毒者、飲食不規律者、不參加體育鍛煉者Hp感染率更高。數據來自文獻《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調查分析》
因此,Hp感染預防主要是在飲食上切斷傳播途徑:
1、餐具消毒,使用公筷
最好每人都有單獨的餐具,集體用餐時,使用公筷夾菜。家長不要口對口喂食孩子。Hp陽性患者的碗筷定期消毒。
圖片來源網絡
2、注意飲食衛生,盡量少食生食
蔬菜瓜果清洗干凈后食用,不要生吃魚蝦,注意水源潔凈。
3、不飲酒,增強免疫力
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瓜果以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對于幽門螺桿菌
預防很關鍵
即使檢查出Hp陽性也不要緊張
謹遵醫囑進行治療或平時多注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