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那么幾位特別好的老師,讓你一生難忘!今天要介紹的正是一位這樣受人擁護、愛戴的老師,他的學生們都以他為榮,以他為榜樣。他就是錢學森!
錢學森回國以后,國內科學技術底子薄、人才奇缺。為此,盡管工作已經安排得滿滿當當,錢學森還是抽出時間舉辦工程控制論講習班、導彈概論培訓班、工程力學研究班等各種課程并親自授課。
錢學森為學員們講課
老師上課前,備課、準備講稿,這并不稀奇,但一篇講稿字數達6萬字就很少見了。在創辦導彈概論培訓班期間,為了讓學員盡快參與到實際工作中,錢學森編寫了一份約有6萬字的講稿——《導彈概論》。
《導彈概論》手稿
從1956年10月導彈概論培訓班創建開始,錢學森每年都要為新來的學員講課,他把《導彈概論》講了一遍又一遍。
在課堂上,錢學森思路敏捷、講課細致,并能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領悟基本要點。有時,他啟發學生提問題,活躍課堂氛圍;有時,他先提問題,讓學生現場思考,然后說出正確答案;有時,他會預留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思考,下次講課再作解答。學生們都很喜歡上錢先生的課。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錢先生敲黑板:這里劃重點!
錢先生的很多學生,對這一段經歷都有著很深的感觸。最年輕的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在回憶錢學森對他的指導時曾這樣說:
當年聽錢老給我們講導彈基礎知識“導彈概論”,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將復雜的尖端技術、深奧的理論闡述得清清楚楚……
錢先生所辦的第一屆工程力學研究班學員兼輔導老師,后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何友聲曾這樣評價錢先生的課程:
他不僅親自授課,還花了大量精力親自編寫講義和講稿……此稿不僅選材簡賅精確,具有很強的基礎性、經典性,及至今日仍使人感到熠熠生輝,而且清晰耐讀……
當時,很多學員為能上錢學森的課而自豪,因此倍感珍惜!后來,錢先生的這些學生中涌現出了一批兩院院士、著名教授和在工程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高級工程師。
作為一位老師,錢學森不僅課講得好,課下他也特別關注學員們的成長。
孫家棟院士是錢學森的得意門生之一,后來在工作中兩人也多有接觸,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2009年,錢學森在寫給孫家棟的信中曾這樣說:
孫家棟院士: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聽說您今年都80大壽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賀!
您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體,健康生活,做一名百歲航天老人。
收到錢學森的來信,孫家棟特別感動。他說:
我把自己是“錢學森的學生”的身份當作一種壓力和榮譽,我對這個稱呼心懷忐忑。我怕我工作沒做好,給錢老抹黑,于是我每天告訴自己,從點滴要求自己,要讓老師為自己感到驕傲。
當然,孫家棟沒有讓錢老失望,他是錢老引以為傲的學生。錢學森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孫家棟80歲,而他自己也是98歲高齡。盡管錢學森已經走出課堂多年,但他仍記掛著他的學生們,并給予他們最美好的祝福,這種真摯的師生情令人動容!
錢學森對學生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些,一些留學海外的學子,也因為錢學森而倍感光榮。中國載人航天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在回憶錢學森時說:
1955年,我留學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上空氣動力學課時,教授講到“卡門-錢近似計算方法”,見課堂里有中國人,便鄭重地給學生們介紹‘卡門-錢’的‘錢’是錢學森,一位在美的中國人。在此之前,蘇聯教授從來沒有在課堂上專門介紹過中國人。課堂里靜寂無聲,我卻心潮澎湃。1956年,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俄文版出版,一周之內即脫銷,買不到了。一位蘇聯教授特意找到我說,你是中國人,你能不能想辦法給我找一本?我為此更加感到深深地自豪,學院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以錢學森為榮。
當時中國貧窮、落后,遠在海外的游子備受歧視,而大科學家錢學森是中國人給他們帶來的是安慰、光榮,更是心理支撐。遠在海外的游子由此樹立了自信,這是錢學森所沒有想到的,但是他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錢先生影響了一代人
錢學森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很多人。在他的呼吁、培養下,一批優秀的人才很快就成長了起來,開始在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擔任重要職責。
有師如此真是國之幸事!
參考文獻/《錢學森的科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