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28日,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送給了中國政府一件特殊的禮物——一塊指尖大小的月球巖石樣品。

這塊重1克的月球巖石樣品是阿波羅載人登月的航天員取回的月巖樣品中的一小部分。美國航天員在這之前已經登月6次,共帶回了重達382千克的月巖和月壤樣品。

美國航天員在月球表面采集樣品

美國人雖然將這1克月巖送給了我們,但是并沒有告訴我們,這塊月巖是在哪一次任務中的哪一片區域取回的,它的成分是什么,美國人的試探意味很明顯,他們是在考察我們的測試能力和研究水平。

收到月巖樣品后,中國政府部門很快就把它交給了科研機構,要求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當時我國研究天體巖石的科學家還很少,經過反復考量,他們想到了遠在貴陽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專家歐陽自遠。歐陽自遠曾負責國內地下核子試驗選場與綜合效應研究,系統地開展過各類地外物質、月球科學、比較行星學和天體化學研究,是國內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

很快,樣品被送到了貴陽,拿到樣品后,歐陽自遠請來了全國大約近百名各方面的研究專家,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方案。

專家們打開美國贈送的1克月巖

考慮到這1克月巖的寶貴與重要意義,歐陽自遠只取了一半做研究,另一半則被送到了北京天文館,供國內公眾觀賞。至今,在北京的天文館里,人們還能看到當年保存下來的另外半克月巖。

保存在北京天文館的半克月巖

因月球樣品有限,歐陽自遠和其他的專家一起小心翼翼地先進行了非破壞性測試和分析,最后才做破壞性地測試和分析。他們測定了月巖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微量元素、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產出環境和形成條件等。依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還推斷出這塊月巖是由阿波羅17號飛船采集回來的樣品。參照了美國公布的數據后,他們還確定了這塊月巖采自月球的什么位置以及所受光照條件如何。

阿波羅17號航天員哈里森·施密特在一塊巨石前

最終,我們的研究結果讓美國人也很信服。

正是對這0.5克月巖樣品的研究成果,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當時月球科學研究的能力與水平。但是,出于多種因素的考慮,我們國家并沒有著手開展探月活動。直到2004年,我國的探月工程終于立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中華民族千年來的探月夢起步了。

嫦娥工程標志由書法特色的龍形和一雙腳印勾勒成“月”字

距離0.5克月巖的研究已經過去了40年,我們的月球地質研究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如今,我們的第二輛月球車都已經登陸月球了。未來可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探月的故事》、央視網




半克石頭里“蹦”出來的不是孫猴,竟然是...

圖文簡介

1978年5月28日,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送給了中國政府一件特殊的禮物——一塊指尖大小的月球巖石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