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王思露,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后


一到放假或者閑暇時

約上幾個朋友

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

再配上一桌子的美食

可謂是最愜意的事情了

圖片來源網絡


在眾多的肉食食品中

魚肉

可是桌桌必備的“超級主角”

不僅味道鮮美

而且還富含多種營養物質

做法也是多種多樣

有燉著吃的

圖片來源網絡


蒸著吃的

圖片來源網絡

還有烤著吃的

等等十多種吃法

圖片來源網絡

但最近

網上一個名為

“一公斤這種魚相當于250支香煙,

預防胃癌,千萬要少吃”的視頻

在朋友圈瘋傳

引起眾多人的關注和重視

網傳視頻截圖

而里面提到的“這種魚

就是很多人常吃的

熏魚

那么

吃熏魚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以后還能吃嗎?

今天我們就好好地說一說


熏魚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熏魚在南方美食中是一種“炸出來的魚”,主要將油炸后的魚塊浸入到鹵汁中而得到的“魚肉食品”。

也有一些人認為熏魚就是直接用煙熏法熏制的魚肉,網傳的言論中多是指這種熏魚。這種熏魚,很多人又叫它為“中式咸魚”。


在之前國家食藥總局(現機構改革更名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中,“一類致癌物”中的編號69位就是咸魚。


另外,熏魚當中所含的苯并芘同樣是一種“一類致癌物”,它主要是由五個苯環組成的多環芳烴物質。


既然是一類致癌物,那還能吃嗎?

無論是熏魚還是咸魚,其實更多代表的是“腌制魚類食品”。

雖然咸魚被分在了“一類致癌物”(明確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多吃確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但任何毒性反應和致癌反應都應該考慮到“量”的概念,雖然有致癌風險,但并不代表著一點都不能吃。


圖片來源網絡

一公斤熏魚真的相當于250根香煙?

其實并沒有視頻當中描述得那樣“嚇人”。

首先,對于“熏魚”來說,無論是直接煙熏還是油炸,在高溫烹調的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會產生苯并芘這種致癌物質,但熏魚的煙熏程度(火候)和加工時間不同,并不能直接判定“一公斤熏魚相當于250根香煙”,火候和時間不同,其中所含的苯并芘劑量也大不相同。

并且,熏魚雖然不算是很健康的食物,但其中含有像蛋白質、維生素E、礦物質鋅元素等有益于健康的營養物質。


其次,香煙中不存在任何對身體有益的物質或者成分,更何況像多環芳烴、尼古丁、亞硝胺、揮發性酮類物質和醛類物質等20多種有害物質都存在其中,和本身含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熏魚根本沒有可比性,兩者并不能相提并論。


最后,任何有毒物質要達到致毒或者致癌,都應該達到一個有害物質的作用劑量,并不是吃了就一定會有毒致癌。


熏魚等高溫熏烤的食物還能吃嗎?

雖然熏魚中所含的苯并芘是公認的一類致癌物,但這個只是一種“證據強度”,它并不代表著吃“一丟丟”就會導致患癌,畢竟癌癥的患病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并不是吃了某種食品就一定會患癌。


并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認為人類從膳食攝入苯并芘的量對健康影響不大。


圖片來源網絡


以,熏魚其實也沒有那么可怕,淺嘗美味還是可以的,每月建議食用次數不超過2次。

 

怎樣科學正確的吃熏魚(咸魚)?

1、不光是由于苯并芘的存在,像亞硝酸鹽、食鹽量較大等問題同樣會增加胃癌等某些癌癥的風險,所以“限次”和“限量”是關鍵原則。

2、 在食用熏魚(短時間進食過程中)盡量多搭配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優質且多的維生素C、植物色素等還原性物質,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3、副食品的攝入要多樣,無論是菌菇類還是豆類食品,避免單純攝入某種食物過多對身體造成傷害。

4、能吃新鮮的肉食,就不建議吃加工肉類食品,無論是熏魚還是臘肉;另外,不要大量吃和經常吃才是“重中之重”。

圖片來源網絡

綜上所述

熏魚雖然含有一定量的苯并芘

但并不代表它就會致癌

和吸煙相比并不穩妥

還請大家客觀看待

對于

熏制類食品

建議每個月食用

不超過2次


吃一公斤相當于250支香煙?這種魚竟是一類致癌物,吃了很多年才發現

圖文簡介

吃一公斤相當于250支香煙?這種魚竟是一類致癌物,吃了很多年才發現